首页 > 女频言情 > 李三古堆 > 第171章 风云突变

第171章 风云突变(2/2)

目录
好书推荐: 被疯批太子盯上后免费阅读 变形金刚之我是老六路障免费阅读 穿成极品恶婆婆后,她赚麻了免费阅读 从神话开始的超脱之旅免费阅读 寻仙缘免费阅读 顶流从拒绝婚约开始免费阅读 吞噬星空之进化之地免费阅读 万族征程免费阅读 快穿:这个宿主总是画风清奇免费阅读 在废土时期捡破烂,一不小心暴富了免费阅读

也就是说,此次行动,敌影子队漏网三人,分别是山田凉介、鸠山和小川。而后两人均是山田凉介的心腹之士。

后来才知道,山田凉介等三人是从废弃建筑的地下秘道逃出去的。而这个秘道竟是日本早年潜入南京的特工人员挖成的。此次影子队遁逃就是借用从他们的手里接过来的秘道而成功脱逃的。

山田凉介回到他的上司处,把获取的情报交了出去。此情报上交到日军参谋本部,参谋本部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它虽然有许多真假莫辨的成份,但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遂给了山田凉介及影子队以口头嘉奖。

山田凉介因为谷河子被擒(他寄希望于谷河子,他认为没有谷河子做不到的事),未能获得南京城防图而心犹不甘。

更因为他的影子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被中国警方侦破,差点全军覆没而心疼不已。他想,凭他的智慧和谋略,其结果不应该是这样的呀!

这边柯岩也在自责: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山田凉介会狡兔三窟呢!他怪自己太大意,以致让山田凉介逃脱。

柳曼却说,这事怎么能怪你呢!你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虎穴,当发现日特有溜的迹象时,又果断地下令出击。

而且,敌人获得的情报,有真有假,真假难辨,可以给他们的分析、判断带来错觉。

果然,当日军攻城时,他们因为情报的缘故,牺牲很大。故攻下南京城之后,他们为了报复,屠杀了很多的中国士兵(有不少是被迫放下武器的)。

破获日特影子队之后,日军对南京的进攻加剧,南京的形势日趋紧张。此时,南京城里警察重新组编。

1937的南京是中国的首都,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的警察部队的规模自然也是一支不容小觑的武装力量。

南京保卫战前夕,首都南京的警察部队共计6000余人,下设八个大队、特务队、保安队和水上警察部队。

在侵华日军大兵压境之际,蒋介石在中山陵召集战之实力。十一月二十六日,蒋介石召集警察厅各单位长官训话。

蒋介在讲话的大体内容如下:“此次我国为维持世界正义,保障民族生存而抗战,首都南京为总理陵寝所在,守斯土者,更应尽抗御。警察人员虽与军队性质不同,但维持后方治安,保护全市民众,实为责任所在,在此时期,尤须协助军队,坚守勿屈,是所厚望”。

通过以上蒋介石的训话,由此可以看出,国民政府为了打赢南京保卫战,集合所有武装力量,准备迎接日军的进攻,然而,让蒋介石没想到的是警察部队的表现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他们甚至比军队还要能打!

12月1日,南京保卫战打响后,警察部队归唐生智全权指挥,为了便于指挥,派宪兵副司令萧山令兼任警厅厅长(因身体原因,王庭桢退居后位),并擢升第一警察局局长方超为副厅长。

6000多名警察,全副武装与军队战斗在最前线,日军发动总攻后,首要目标是大校场,警察部队与105师共同抗敌,三次打退日军的进攻。此时的机场已经被日军炮火重创,警察部队不得已随军退守光华门。

警察部队配合军队与日军在光华门进行惨烈的激战,最后付出了伤亡惨重的代价。但是在唐生智命令撤退时,这些警察竟然依旧誓死守卫疆土不肯下火线,在大军撤退的情况下,还一度击退日军进攻。

最终,警察部队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才不甘心的撤退,他们的英勇表现赢得了军队的赞扬和尊敬!

南京保卫战结束后,据警察厅统计伤亡数据,南京6000多人的警察部队,竟然牺牲了百分之七十多,也就是说6000多人的警察部队,最后还不到2000人存活下来,大多数警察牺牲在了战场上,警察厅的这组统计数据令人心碎。

由此可见,南京保卫战中,警察部队在国破家亡之际,与日军浴血奋战付出了伤亡惨重的代价,他们虽然只是警察,但他们人人都有一颗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决心,他们值得世人的尊敬和缅怀。

南京保卫战开始后,应急科被编入第三大队,为第六中队,中队长是柯岩,副中队长是柳曼和王一博。

战斗中,柯岩派王一博带了两位警员专门负责老厅长王庭桢的安全。他对王一博说:“一博,你最好劝你父亲先期撤出南京。他撤出南京没人会讲闲话的。”

可是王一博说:“我劝了我父亲,可是没有用。他坚持留在南京城里,死也不愿出城。而且他不用我们保护,他把身边所有的护卫都赶去打仗。我也没办法。”

经过两天的巷战,柯岩的中队死伤十之六七,最后仅剩下柯岩、柳曼、王一博、楚文明和青瓜等二十几人。

目录
新书推荐: 大晋烟火免费阅读 胡扯五千年免费阅读 始更免费阅读 你确定你是始皇帝?免费阅读 三国:开局曹操向我问卦免费阅读 沧海横流免费阅读 大唐:晋阳小公主是我的心尖尖免费阅读 穿越大唐:纵横家不好当免费阅读 明月天骄免费阅读 大宋天朝之裂变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