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老李心里装了太多事(2/2)
所以他们依旧在不断地搞事情。
而且现在的许多人都很轴,你灭了我的国,我就是不让你好过!
除了这些人想要搞事情的心态之外,大秦自己也有一个很深的短板。
因为郡县制的存在,大秦的命令便是逐级往下传递的。
但是所有的政令传播到了县级别之后,就开始出现一些不对劲了。
县令都是大秦的人,这一点没有问题,但是地方上面的人,他们可不认账啊!
许多地方上面的人还当着自己是六国之人,甚至有些时候还以自己是某某国的贵族而感到骄傲。
他们从前是六国的管理层,得到了六国给他们的好处,现在到了大秦朝,他们的利益大大受损。
不管是谁心里面都会不高兴的。
其实这也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在始皇帝一统六国之前,秦朝的步伐那是相当的沉稳。
那时候的秦朝在蚕食领土方面,甚至有意识地节制,并不会贪多贪快。
就比如晋国西部的领土,楚国西北部等等地方,都是缓慢地加强控制,节奏很是妥当。
但是秦王政即位,而且掌握大权之后就不一样了,扩张的速度相当之快!
可能是因为秦王政憋得太久了,吕不韦掌权那么多年,根本没有让嬴政发挥的时候。
不管是哪一个心高气傲,而且有着志向的有为青年,都不可能这样憋着。
所以嬴政一个不小心,用力有点过猛了。
六国承受不住了。
秦国数百年蚕食的领土,还没有嬴政十年打下来的地盘大。
这样快速的扩张,必然会导致一些消化不良的后果。
像这样快速扩张的帝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迅速衰败的也有不少。
而郡县制就是为了应对这样的结果而设置的。
但是很明显,就算是设置了郡县制,也还是难以遏制消化不良的影响。
最明显的就是在广袤的关东一带。
大秦的军队很是强悍,但是忠诚而且强大的军队,一旦驻扎到各地,分散进入底层的县郡之中,数量根本跟不上。
除此之外,还有读书人也不够,能够识文断字,懂得律法文书的文吏相当稀缺。
正是因为扩张太快,而自己这边有没有足够的人才派遣到各地去进行管理。
这就导致了大秦派遣出去的官员,只能够和地方上面的六国旧贵族相互合作。
毕竟县令手底下,也得有几个打工的,总不能让县令出去干活吧?
就比如在沛县,曾经为楚国打过工的萧何,因为干过公家事,而且能力突出,就再一次被大秦的县令看中。
还有那身为游侠到处打架的刘邦,也因此而成为了一名亭长。
李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些问题让他脑袋都要炸了。
这还仅仅是地方上面的问题,如今大秦朝面临的还有边境问题。
北方的匈奴可不是开玩笑的,而且修建长城这么一个浩大的工程,也需要许多人力物力的调度。
别的不说,单单是运输物资运输人力就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