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午场1(1/2)
“别紧张,没有多少观众……”吴天看看4周,低声安慰道。
刘月彤捂嘴偷笑:“天哥,你太逗了,观众即使再少,也是花钱来的,我怕唱不好,浪费人家的票钱。”
“你第1次来应聘的时候,当着众多的相声演员唱得很好呀,就按那天的感觉唱就行。”吴道。
“在后台和台上的心情不1样,你看我的手心都出汗了。”刘月彤张开小手,果然像水洗了1样。
“今天中午天气有点热。”高楼把1台电扇放在刘月彤身边:“很多出名的演员在演出之前也紧张,他们有的吃个苹果,有的吃根香蕉,都能缓解心情。”
“等下,我车里有香蕉,老婆让买的,给你掰两根去……”吴着,晃着胖大的身躯离开后台。
没过1会儿,气喘吁吁地拿着4根香蕉回来了,递给刘月彤两根,另外两根递给高楼,高楼摆摆手:“我不吃,给月彤留着吧,万1吃两根的剂量不够,就再吃两根。”
刘月彤又笑了:“我是有多紧张呀?吃两根还不够?”
吴天把香蕉放在桌上:“慢慢来,过段时间就好了。”
在东方曲校学习的时候,高楼和吴天经常到鼓曲班蹭课,高楼是认真学习鼓曲,吴天则是和鼓曲学员打成1片,其中相处最好的就是刘月彤,两个人的关系甚至可以用知己来形容。
高楼走到后台的另1个角落里看书,这本书是谢振业老爷子的,评书手抄本,a3纸那么大,也很厚,年代比较久远,页面有些发黄。
“小楼啊,你对评书感兴趣?”谢振业微笑着走过来问道。
“嗯,我小时候每天都听,”高楼回答:“被评书里的故事所吸引,打1天不听都难受。谢老,这本书是您买的吗?”
“我师父留下的,他老人家在从前是走街串巷说书的,走到哪里就说到哪里。”谢振业说道。
“从前说书的艺人不都是在茶馆或书馆说书吗?走街串巷怎样说书?观众听入迷了,难道要跟着说书人到处跑?”高楼疑惑不解。
“哈哈哈哈,”谢振业老爷子大笑:“茶馆和书馆能给几个人提供机会?那没有场地说书的艺人怎么办?只能走村串寨,4处流浪。
到了1个镇店,晚上,在十字街头支起桌子,站那就开始说书。原来人们没有电视,茶余饭后,几乎都搬着凳子到十字街聊书的来了,大家围拢上开始听,说得好了,人们愿意听,会有本地好事的把说书人接到家里,管吃管住。然后说书人就可以每天晚上到十字街头表演,钱不用自己去收,好事的人负责收钱。”
“原来是这样,”高楼感慨道:“古代的艺人真不容易,跟要饭似的。”
“出门在外,挨打受气时常发生,唱大鼓的女艺人更不容易,要是年轻,再长得漂亮1点,乡下小混混像苍蝇似的跟着,安全也难以保证,遇到这种情况,只有1种方法,拜干爹!哪个村镇都有名流乡绅,有头有脸的,拜他们当干爹,然后就没人敢欺负了……”谢振业皱着眉头讲述。
“哦,艺人认干爹是从那个时候兴起的?”高楼说完马上后悔了,有点不尊重老前辈的意思。
“小子,我知道你想的什么,每个艺人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咱们不去研究和评论,最终是为了生活。”谢振业长叹1声。
“女艺人就别走江湖了呗,让男人出去挣钱。”高楼说道。
“女艺人有台缘,容易被观众认可,比男艺人赚钱多。”谢振业看看时间:“该刘月彤上场了!”
这时,刘月彤已经等候在上场口,弦师是豆角曲艺社请来的老先生。
吴天非常关心地问:“还紧张吗?紧张的话就再来根香蕉?”
刘月彤莞尔1笑:“谢谢,不用了。”
报幕员刘子祥手持话筒:“请大家欣赏刘月彤表演的西河大鼓《杨家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