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救救他(2/2)
见他肩上金甲镶珠,顾清遥猜测是个有头脸的贴身侍卫。
他回:“二皇子与太子对弈,正在兴头上。”
说完径直沿宫墙离开。
回到太医院时,用过午膳的师傅正在将有些年头的药方图册搬出来晾晒。
他坐在阳光炙烤的台阶上,耐心地用一根拇指长的钥匙拧开生锈的小铁锁,掀开掉了漆的书箱,抱出一摞书角卷起的册子。
那双枯手一遍遍把泛黄的书页压平,放在地面,用阳光驱散萦绕不散的发霉气。
就这么摆满了一整条台阶。
顾清遥上前,帮他把被风吹起的纸张捡回来,用石块压住。
大致扫一眼,却发现书页上写的竟是些难以辨别的符号。
“师傅,这些是?”
按着膝盖起身的陈太医心满意足地捋捋胡子。
“一位故人留下的药方。南桓文字,你不认得也属正常。”
他浑浊的双目看向东方,抖擞的精神颓然消逝,叹息一声,目不转睛了好半晌才问:“今日太子身体如何。”
“一如往常。”
“嗯。”
陈太医俯身摸了摸木箱上锈迹斑斑的铁环,“一个个都走了,我也该走了。”
顾清遥听出他话中的落寞,主动扶他进屋,“今儿太阳毒,您先歇息,这些书册弟子会整理。”
为了打消师傅的愁虑,他岔开话题,顺着方才提及的南桓说:“听说今日南桓的六皇子进京。”
“你从何得知?”
顾清遥如实相告:“二皇子和太子下棋时聊及此事。”
“二皇子。”陈太医沉吟一声,“你觉得此人如何?”
他脱口而出:“为人温良宽厚,待人接物也平和守矩。”
被他扶携的陈太医突然止了步子,皱纹堆积的脸上笑容尽失,站在先帝亲笔的“妙手回春”的堂门牌匾下,用从未有过的严肃口吻缓缓说道:
“清遥,你从还没有戒尺高就跟着我留在这深宫里,我教了你许多医者仁心的大道理,许多搭脉针灸的硬功夫。如今临走才意识到,我错了,错在忘记把在宫里生存的道理一点一点交给你。”
“你要永远记得,你在这宫里看到的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满杀戮的血。”
顾清遥始终平静的脸上,终于露出一抹意外。
“每一个?”
“每一个。”
他很想问一句“也包括师傅吗”,陈太医已经反握住他的手,继续说:“切勿轻易站队,切勿表明立场,切勿传声递话。有什么不懂的,立马去信问你爹,让他帮你参谋。”
陈太医的手越握越紧,语重心长,“还有,离太子越远越好。清点药材的活计也交手他人,早日与他划清界限。”
“为何?”他问。
明明师傅最关心太子,打雷下雨时总扶门眺望东宫,感慨殿下身子骨弱,不知可有受惊受凉。
“因为你救不了他。二十二年前,我在南境死人堆里将他从昔日南桓公主的肚子里活生生刨出来时,看着这个在大雨滂沱的夜里没有发出一声惊哭的婴儿,就知道,他这辈子将走得无比艰难。”
顾清遥呆立在原地。
这段话与史书所记载的截然不同。
大昭史书第六十五卷,十三页,短短两三行字:
大昭10年,战于南桓北昌,俘虏敌军3000人,含南帝一女。其为脱身,以色侍五皇子,诞下一子,无心归昭,赐死于南桓。
意识到自己说多了的陈太医住了口,独自走进溢满草药香的殿堂内。
堂内,立着整整一面墙的中药抽屉,而里面最珍贵的几味药的种子,正是来自当初那位被俘虏后一心想劝和两国的南南桓七公主。
她热情,天真,聪慧,也姿色过人。
是彼时大昭五皇子,也就是此时在位的皇帝用满口谎言骗了她,骗她用习自南桓的精湛医术救了大昭的一众得力臣子,骗她交付身心就能得到他和大昭的皇后之位,骗她怀胎十月为他诞下龙嗣,骗她战争会过去,两国会太平……
直到挺着大肚子还在写药方的她得知北昌失守,五皇子亲自下令屠城,她悲痛欲绝,抽刀想自尽,被当时与她一同配药的他拼死阻拦。
可胜券在握的大昭却已容不下一位敌寇公主。
她被先皇灌下毒药,丢进乱葬岗的死人堆,硬生生凭着自小试毒的身体,扛过那剂致命的忘浮生。
战事告捷的五皇子凯旋归来时,得知此事,率领一众亲信在乱葬岗找了一天一夜。
倾盆大雨的冲刷下,奄奄一息的七公主从粼粼白骨中露出来,被他抖着手用尽一包长针才唤起呼吸。
那时候,五皇子冰凉的剑就抵在他的颈边,逼他将她腹中即将足月的孩子挖出来。
湘王率先脱下盔甲,用外袍为他挡住风雨。其他几人纷纷效仿,临时搭出一个最简陋不过的接生房。
已经快要五十岁的他,在刨腹取子的过程中,将这辈子的汗都流尽。
而让他此后经年一遇到雨夜便无法入睡的是,那位敌国公主在暴雨中,用手拽住他的袖口,用口型对他说:“救救他。”
只可惜,他用尽余生也难以做到了,恐怕很快也会迎来与张太傅同样的结局。
原谅他的自私,他只能抽身,以确保不让顾清遥受牵连。
“清遥,那杆药秤我便不带走了。离开以后,你好有个挂念。”
顾清遥看着陈太医在药墙边沧桑的背影,心中隐隐作痛,“师傅,您带回去,还能开间药铺。”
“用不到了。”
顾清遥没听清他的呢喃。
直到他重复,“我老了,没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