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风起1936 > 第87章 让我侄子试试

第87章 让我侄子试试(1/2)

目录
好书推荐: 机娘世界,校花女友一碰就炸免费阅读 娱乐圈:封杀五年,我成阴间顶流免费阅读 四合院:开局争夺娄晓娥免费阅读 元素之主免费阅读 三国:投奔刘备,反手截胡糜夫人免费阅读 洪荒:我袁洪一心求稳,人间清醒免费阅读 惊!学霸她乱入娱乐圈免费阅读 游戏降临后,我变成女生了免费阅读 三十而丽:离异女王的婚恋战场免费阅读 徒儿,出狱后看住你师娘免费阅读

安平街是上海老城厢北部一条几百米的东西向小街道,往西连接着新北门正对着的障川路,在中间的岔路口往北,则通向法租界与华界的分界线——法华民国路。

法华民国路在二十年多年前还不是路,而是保护上海百姓数百年如一日的城墙和城壕。

明朝嘉靖年间,倭患日盛,上海县为朝廷钱粮中转之地,屡遭倭祸,官绅士民不堪其扰,遂上书朝廷,望朝廷转念钱粮之难聚,百姓之哀苦,奏请兴建城墙抵御倭寇。

获得朝廷允准后,上海士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吏民竞相资助,共建上海城墙,在官民齐心协力下,不过两月,一座城池便拔地而起,文载:“落成之日,四民欣喜”。

三百多年后,二十多年前,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轰然倒塌,上海城墙之外,洋人都市兴起,其繁华相貌让国人心惭,上国之心早已不复存在。

洋人高卧侧塌,上海城墙护卫作用已失,为商业计,遂开始拆除城墙,兴建道路,交通往来。

因交通便利,昔日的城墙周边民生日盛,日渐繁华,如今此地的景象也为之一变。

当年城墙还在时,墙外的城壕早已干涸,难民、贫民在里面用木头、毛草、竹席搭成简陋的居所,聊蔽风雨,乃是一成片的贫民区。

如今此地物象更新,宽阔的法华民国路隔开两界,隔壁就是洋人邻居,即使是为了国家脸面,也必然是不能让此地像以往一样“邋遢”的。

如今居住在界路华界一侧的人家,纵然不是大富大贵之家,却也能算是小康温饱之户,他们都是有家有业之人,起码不为简单的生计发愁。

人户多,需求便自然而生,米面粮油,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安平街,就有不少这一类的铺子,而其中一间铺子,就挂着“俞家杂货铺”的招牌。

俞季良当年做生意虽然失败了,但起码的眼光还是有的,大生意干不了,开个小店铺的能力却是不缺,俞家杂货铺,就是当年俞季良盘下来的一個铺子。

既名“杂货铺”,那店铺内自然便是杂七杂八的东西,什么都有一点的,需要米面粮油酱醋茶的,能来这里逛逛,需要剪子菜刀缝衣针的,也能在这里买到,雨天卖蓑衣油伞,晴天卖蒲扇绿豆,总之客人需要什么,这里就卖什么。

以前的俞家杂货铺,上午往往只有俞家妈妈看店卖货,来这里买东西的人也不多。

如今稍有变化,除了俞家妈妈,还多了个年轻的帅气小伙,名叫俞庆,据说是俞家的侄子,从重庆来的,要来上海考读大学。

这小个半月,俞家的侄子上午大都会在店铺内帮忙,下午则要给有钱人家的孩子教书上课,安平街相熟的店铺老板们都已经知道,俞家出了个有出息的侄子。

这段日子,纵然往常生意冷清的上午,也常常能看到一些年轻的姑娘来店里逛逛,他们不一定买东西,但总是流连店铺不肯离去,他们总是在店里的东西中挑挑拣拣,目光飘忽不定,似要在这小小的杂货铺内寻摸出点什么宝贝来。

今日的杂货铺内,俞庆手捧一本书,斜靠着柜台后的木板,借着从外面洒落进来的几缕阳光,神情专注地阅读着。

在店铺内卖米粮的地方,两个穿着体面,看着约莫也就十来二十岁的姑娘长久站立,她们小脑袋凑在一起窃窃私语,两人的目光时不时地就要往某位捧着书的人所在方向瞄上几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软诱免费阅读 渣男逼我离婚?转头高嫁京圈大佬免费阅读 只偷吻你一下免费阅读 我家师妹身娇体弱,怎会是大魔头免费阅读 被修仙外室逼死?我提剑杀上九霄免费阅读 我的闺蜜我做主,让她追谁就追谁免费阅读 被挖灵骨,她带三千神兽杀疯了!免费阅读 先婚后爱,三爷的报恩小娇妻免费阅读 你发癫,我种田,带着全村去修仙免费阅读 变态顾总又咬我,好想拐走亲一口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