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红薯粉(1/2)
要去的地方离滨海区大概一小时的车程,两人聊着天感觉很快就到了。
村里很少有这样的外人来,还是骑着自行车的俩女的,一进村子就有人不住的打量,看的尤其多的就是柳绵绵。
这一看就是城里人了。
柳绵绵好奇问:“大姐,这村里有番薯,他们也敢卖?”
武大姐:“这有什么不敢的,南方没管那么严,只要不是摆在明面上贩卖粮食,公安局也不大管,这地方天气热,地方又大,每年按人头都能分个几百斤番薯,你总不能让人家家的番薯烂家里吧。”
公安局长的媳妇,说出来的话有可信度,柳绵绵也就放心了。
按原身的记忆,以前村里分完番薯,她就得个把月大半个月吃不上一顿细粮,要么是烤番薯,要么是蒸番薯,王大柱的娘跟王大柱一样鬼精鬼精,只要家里有细粮,死也不愿意吃粗粮的。
所以以原身的身体记忆,她可太讨厌这种食物了。
不过现在的番薯不像以前的,这几日大院里头也有人在外头买了,味道清甜她吃过一点还不错,以后晚上煮米饭时可以在米饭上头蒸一些,这样细粮耗费的也少些,富裕的细粮......细粮就没有能富裕出来的。
柳绵绵:“懂了,那咱们这是要到处去收,还是固定找一家买就好了?”
武大姐看了她一眼:“这边跟你们那边不一样,你们那边人多,这里地广人稀都是山地,粗粮种的多细粮少,家家户户都分上千斤的番薯跟玉米,村里一年还养二十几头猪,这边的村民你得小心他们给你掺了白番薯给你,到时候瞧仔细些。”
白番薯味道差,这几年当地居民都不吃了。
武大姐一进村子,就有人跟她搭话:“你们是外村来的吧,来村里干啥呢?”
柳绵绵不说话,这种事交给大姐来。
武大姐笑着说:“我们是从滨海过来的,这城里日子也不好过,收点番薯过寒冬,大婶子你知道哪里有卖的吗?”
这话就问对人了,这村里哪家没番薯卖啊。
那妇女看着五十来岁的年纪,长得就是个精明样子,一般人也不敢跟陌生人随便搭话的不是,她笑眯眯的上下打量着两人,大约是觉得两人靠谱,才对两人说道:“番薯不是哪里都有的嘛。”
言下之意,她家就有啊。
武大姐:“多少钱百斤,我跟这个大妹子都要买一点回去。”
买百斤啊,两个人买,那就至少是两百斤了,女人眼睛一亮,冲她两人招了招手,把两人引到屋子里去才说:“白番薯是两块五一百斤,红番薯是三块钱一百斤,今年的番薯是刚下来的,都新鲜着呢,你要的话我家就有!”
又说:“别看番薯产量大,其实我们都不太愿意往外头卖呢,要不是今年分的多,咱们这地方的气候又不耐放,撑死放到明年三月份就都得烂掉了,我们也不愿意卖的。”
农村人都节省,番薯蒸熟晒干了就能晒成红薯干,一年到头都能放,放在外省说不定真不舍得卖掉,可滨海这地方潮湿的厉害,晒成红薯干也放不过明年回南天都会长毛,所以家里分多了红薯也是烦,这东西也不好拿出去卖,推一车出去上千斤,能卖三十块,那可是要冒着被公安抓走被关起来的风险。
女人碎碎念着,两人也就一听,不过意思是说她家番薯这样卖掉不划算就是了。
柳绵绵在心里吐槽,这女人看着就不老实,说话也是一套一套的,一般五斤粗粮换一斤细粮,这价格算不上太贵,也不算太便宜吧,就市场价啊。
大米是一毛二一斤,一百斤是十二块钱。
百斤番薯是三块钱,这三块钱就很耐用了,难怪以前乡下人都不愿意把粗粮换成细粮,同样是粮食,当然是便宜的划算,吃番薯又咋样了,想想解放前,再想想五几年那会儿,穷的连树皮都啃,能吃上番薯都要做美梦了。
所以武大姐也不嫌弃,也不跟这女人计较几毛钱的账,一张嘴就要一百五十斤。
她自然有她的生存智慧,还价还掉几毛,这些人会觉得你很难搞很难打交道,最多也就占这几毛钱的便利,可她大气的掏出四块五,让女人给她过秤的时候,女人也不小气,每一秤都打的旺旺的,这样称出来,其实也富裕出来好几斤了。
于是柳绵绵也称了一百斤。
出门的时候武大姐还感慨,要是番薯能放久点就好了,家里的粮食总是不够吃,出去买也不是很方便,毕竟王局长在那个岗位上,她要张嘴要粮食,能有人马上就往她家门口堆。
能放就好了,可滨海这边的天气,连晒干了都未必能放。
柳绵绵脑子里面模糊闪过一个念头,又转瞬消失,两人回去路上还在想着这事儿,等到了晚上,米饭上蒸上来番薯,全家人正式开始粗粮搀着细粮过日子时,老大仰天长叹:
“啥时候咱们家才能过上顿顿细粮的日子啊。”
卫轩横了他一眼,老大就不敢说话了。
这段时间爸爸心情好,几个孩子都放肆了不少,要以前哪里敢这样在爸爸面前说话。
卫轩倒也不会说些忆苦思甜的话来糊弄孩子,毕竟喜欢吃好的,那是人性啊。
家里就算是顿顿吃的起细粮,像这样应季的吃些粗粮,对身体也有益不是?
老大是不敢发表言语了,而且一口咬下去,觉得今天这番薯也不错,至少不噎脖子,味道还甜甜的,他倒是没有像以前那样抗拒吃粗粮了。
只是老大这一吆喝,柳绵绵倒是想起来一个点子。
既然连红薯干都不能放,那红薯粉总能放吧,前世她也在滨海待过几年,就没见过谁家红薯粉长霉的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