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冒名刘辩:三兴炎汉 > 第68章 子龙

第68章 子龙(2/2)

目录
好书推荐: 疯了吧,你怎么又在跟邪神谈恋爱免费阅读 读心残废师妹后,全宗门鸡犬升天免费阅读 湖心有个小岛免费阅读 我带着迪克文森重生废土免费阅读 青眼白龙的异域旅行免费阅读 我把八十一难变成劫,西游乱套了免费阅读 末日重生:有仇不隔夜,当场报免费阅读 星穹铁道:玩家求我进卡池免费阅读 钟氏仙族:我炼丹养家免费阅读 我,一等废根骨,吊打各路天才!免费阅读

“老先生快快请起!”边柳抬手道。

唐瑁站在一旁说道:“《礼记》有云: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我大汉以孝治国,太祖曾亲制鸠杖以赠高龄,子龙先生已过古稀,按礼不必下跪。”

“在下为刘刺史和张使君充当使者,按礼算是外臣,当携礼上贡,再行三跪九叩之礼,礼不可废,国礼与俗礼冲突之时,当以国礼为上。”申屠蟠坚持道。

“董卓擅行废立,如今孤避祸于此,按礼,已经不算是天子了!”边柳说道。

关于“刘辩”此时的身份,唐瑁与李旦,以及卫兹等人都考虑过。

按情理,应该尊称天子;

按法理,则是故天子,弘农王。

二者如何取舍,他们选择了一条中庸的道路。

对普通人,私底下,自然是以天子相称;

但对关东官吏豪杰,在公开场合,自然是以弘农王的身份。

原因有二:

第一,皇帝身份非同一般,无论废立都得举行祭祀大典,告之天地,并嘱于诸公,传知海内;

第二嘛,如果刘辩直接恢复皇帝的身份,那这身份就是先帝立的;但从弘农王恢复帝位,那众人就是拥立之功。哪一种功劳来得大,唐瑁还是分得清的,而且,这从龙之功还可以分予他人,让关东诸侯一起拥立,从从而效命。

……

“陛下如何能说这种话,既然陛下幸存,那便是我等心中唯一的天子。如今天子既然避祸于此,但他日定当还师京都,重振朝纲!”申屠蟠再度叩倒在地,言语悲切。

唐瑁上前将其扶起,继而说道:“子龙先生博通《五经》,兼治图纬,为世人所礼重。先前董卓欲收买人心,以公车征辟荀慈明(荀爽)、韩元长(韩融)、陈元方(陈群之父陈纪)等人,唯有子龙先生不就,可见先生性行高洁,不畏强暴。”

唐瑁看似在向天子介绍,实则是在赞美申屠蟠的品行。

“子龙先生品德如渊之清,如玉之洁,孤一定要嘉奖!”边柳看着唐瑁说道。

“陛下言之有理。臣有个提议,子龙先生博学多才,高情远致,当为陛下传文授道,可请为太傅!”

周朝的三公为太保、太师、太傅;东汉的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

而在这名称变动的背后,本质是三公权力的下降。

就比如董卓掌权之后,就先后被任命为司空,丞相,以及后来的太师,这可不是换着好玩,而是权力的掌控一点点变大。

东汉也是有太傅这一职位存在的,而且称为“上公”,位在三公之上。

一般来说,在位皇帝会为太子选定一位太子太傅,太子即位之后,太子太傅会直接称为太傅,并录尚书事。

这时候,太傅的年纪一般都比较大了,等到他死去之后,皇帝就不会立新的太傅。

先前刘辩的太傅就是袁隗,袁隗被董卓所杀之后,董卓又想让刘虞当刘协的太傅,可惜这份任命书并没有传到刘虞手中。

“在下出身寒门,如何当得了太傅一职?况且慈明,元长诸公踏公车,入洛阳,未尝不是存了另类报国之念,其品行志洁皆胜过在下,陛下嘉奖在下万分感激,但太傅之位,在下万不敢授!”

申屠蟠叩倒在地,谦卑的说道。

……

ps:申屠子龙还真有个老乡,叫做黄忠!

目录
新书推荐: 中国古今名人传免费阅读 红楼:贾琮崛起免费阅读 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免费阅读 北宋帝国兴亡史免费阅读 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免费阅读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免费阅读 盛朝霸业免费阅读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免费阅读 天幕直播,华夏兴衰看哭历朝天子免费阅读 三国:开局系统加霸王传承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