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同人 > 细析唐诗三百首 > 第1章 深度剖析〈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唐玄宗的追思与敬仰

第1章 深度剖析〈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唐玄宗的追思与敬仰(1/2)

目录
好书推荐: 邪王独宠:王妃太凶残免费阅读 哪个系统让他来灾厄求生的?免费阅读 骗婚女魔尊,奖励上古重瞳免费阅读 他来自苍天之外免费阅读 重生看到机缘后,送未婚妻上热搜免费阅读 穿越六零,成了病弱美人免费阅读 空间:都抄家流放了,谁还当冤种免费阅读 穿成炮灰公主后,清冷权臣沦陷了免费阅读 快穿之让我做炮灰,别想免费阅读 都市:我的异能无极限免费阅读

原文: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赏析:

一、原文释义:

孔夫子您究竟是怎样的人物啊,一生奔波忙碌、居无定所,在那个时代四处求索。您出生的地方依旧是那鄹氏之邑,您曾经居住的宅院如今已成为鲁王宫。您叹息凤凰不能现世,感慨自身生不逢时,为麒麟被捕获而悲伤不已,怨恨自己所秉持的大道难以推行,理想无法实现。如今,看到您在两楹之间接受后人的隆重祭奠,想必应当与您昔日梦中所期望的情景相同吧。

二、诗篇背景:

此诗乃唐玄宗李隆基在前往泰山封禅的路途之中,途经邹鲁之地祭祀孔子时有感而作。当时的唐朝正值盛世之期,国家繁荣昌盛,然而唐玄宗深知,在物质富足的背后,文化的传承和道德的弘扬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故而,他怀着无比的尊崇和敬仰之情,对孔子这位千古先圣予以祭奠,并借这首诗抒发了内心的感慨与思考。

三、赏析分享:

1. 开篇设问,引人深思:诗以“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开篇,这一简洁而有力的设问如同一记重锤,猛然敲开了读者的思维之门。“夫子何为者”,直接抛出对孔子一生行止的疑问,引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栖栖一代中”,则生动地描绘了孔子一生奔波流离、寻求真理的艰辛历程,让人心生悲悯。这种开篇方式,不仅简洁明快地将孔子的形象置于读者眼前,更以强烈的疑问引领读者深入思考孔子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2. 地点关联,凸显尊崇:“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这两句通过对孔子出生地和旧居的提及,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鄹氏邑,那是孔子生命的起点,承载着他最初的梦想和追求;而鲁王宫的出现,则从侧面烘托出孔子地位的尊崇。曾经平凡的宅院如今已成为王宫的一部分,这一变化暗示着后人对孔子的敬仰和追崇。这种地点的关联,既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又凸显了孔子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3. 叹麟伤凤,道穷身否:“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此二句犹如深沉的悲歌,将孔子内心的悲愤与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叹凤”之典,源自孔子对太平盛世、贤君明主的渴望却不可得;“伤麟”则象征着他对仁德之道遭受挫折、无法畅行的悲痛。“嗟身否”,是孔子对自己生不逢时、命运多舛的感慨;“怨道穷”,则是他对理想难以实现、学说无法推行的深深怨恨。这两句典故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更让读者深刻体会到孔子在追求真理道路上所遭遇的重重困境和内心的痛苦挣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换亲1985农家沈兰的悲喜人生免费阅读 我为音修之道友别来无恙免费阅读 诡道之通灵秘法免费阅读 我来四合院带着黑诊所免费阅读 规则:开局出现在神秘列车免费阅读 绝命大藏家免费阅读 回到小时候,签到系统从天而降免费阅读 八零后重生:再见已是两生人免费阅读 死遁后主角疯了?抱歉,顺手的事免费阅读 修仙女配没出路?我靠种田求长生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