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惹圣上大怒(2/2)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瞬间鸦雀无声,众官员皆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喘。
这时,一位面容刚毅的大臣挺身而出,恭敬地行礼后慷慨激昂地陈词:“圣上息怒,贤王正值青春年华,难免会有一时的懵懂。然而此前,他统兵征战沙场,为我朝立下赫赫战功,沙场上,他英勇无畏,指挥若定,屡次以寡敌众,力挽狂澜。那浴血奋战、纵横驰骋的英姿,至今仍为将士们所传颂,铭记于百姓心间。”
皇上听着这位大臣的求情,神色变幻不定,脸色阴晴难测,双眸微微眯起,目光复杂,似在权衡利弊得失,原本汹涌的怒气稍有消减,紧绷的面容也稍显缓和,但依旧沉默不语,令人难以揣测其真实心思。
三品翰林学士李常慰出列进言道:“圣上,贤王与韦王妃夫妻情深,此次贤王因王妃失踪而一时冲动,乱了阵脚,倒也在情理之中,情到深处,实乃人之常情,还望陛下念及此情,从轻发落。”
一品太尉苏炳兆立于厅下,脸色阴沉,心中愤懑难平,暗自思忖:自己的爱女苏傲珊在贤王赵忻帆那里一直备受冷落,此番正是绝佳的时机。
只见苏炳兆上前一步,拱手行礼,语气中压抑着不满说道:“圣上,老臣有话不得不讲,小女嫁入贤王府,本应夫妻琴瑟和鸣,共享荣华富贵,然而,贤王赵忻帆却对小女百般冷落,令她终日以泪洗面,苦不堪言,老臣实在是痛心疾首啊!”
苏炳兆眉头紧锁,眼中透着愤懑:“贤王此举,不仅伤了小女的心,更是有失皇家风范。老臣恳请圣上为小女做主,好好责问贤王的行为,以正纲纪,还小女一个公道!”
皇上听了,目光深沉,沉默片刻后说道:“苏太尉,此事朕自会详加探查。若贤王当真有失偏颇,朕定不会姑息纵容。但皇家之事,亦需谨慎处置,不可仅凭一面之词便匆忙定论。”
但李常慰听着苏太尉这番话语,心中顿时怒火中烧,愤愤暗道:“这苏炳兆简直是明目张胆,蓄意而为!分明就是故意趁着这个机会,在圣上面前对贤王公报私仇!贤王即便有错,又岂能容他这般挟私陷害!再者说,明明是你的女儿夺人所爱,这苏太尉的行径,实在是阴险至极,其心当诛!
此时,朝堂之上,众多大臣纷纷出列,齐齐跪地。
一位大臣言辞恳切,高声说道:“圣上明鉴,贤王年少有为,以往在政务上也是尽心尽力,偶有过错,想必也是一时迷失,还望圣上念在他过往功绩,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另一位大臣拱手进言:“圣上,贤王心怀壮志,以往的功绩历历在目,此次或许是情难自禁,一时冲动,但其忠心可鉴,望圣上开恩,从轻责罚。”
一时间,朝堂上求情之声此起彼伏,大臣们皆诚心为贤王求情,恳请圣上宽恕。
皇上见这么多大臣为贤王求情,神色微微松动,目光中闪过一丝犹豫,而后又缓和地说道:“待贤王过来请罪再说了,各位爱卿都起来吧!”
话音刚落,皇上缓缓坐回龙椅,轻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朕并非不明事理之人,贤王以往的功绩朕亦心中有数,只是此次之事,关乎朝廷纲纪,皇家威严,不可草率了结。且看贤王如何请罪,再做定夺。”
众大臣闻言,纷纷谢恩起身,心中却依旧忐忑不安,不知贤王此番能否安然度过此劫,朝堂之上的气氛虽稍有缓和,但仍弥漫着一层紧张与不安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