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二战场(1/2)
没办法,这周边几乎全是农田,没有树木或者丘陵掩护。堡内明军为了视线良好,早把周边的树木砍光了。
这也是鞑子有恃无恐的原因:放眼四周,几乎都是光秃秃的农田,就是来几千明军步兵都不怕。
注:此处的地貌描写,基本符合柏林堡旧址的网络照片
小衙内他们慢慢爬行时,遇到散放溜达的鞑子战马,归化的奴隶兵,会小声发出“嘟嘟嘟”的声响,安抚它们不安的情绪,并把马儿轻轻驱逐走。
“哥,你看那边是不是有情况?”一个在旁边撒尿的鞑子,回来给兄弟报信。
熊熊篝火产生一些烟雾,升腾的热空气,又会给人的视线,带来折射的错觉。
这位小头领模样的家伙,根本没站起来,就斜着身体,错开篝火,观察火堆后面的远方。
除了几匹马和皑皑白雪,他什么都没有看到。
“你个青光眼少疑神疑鬼,坐下喝酒取暖。”现在的云层很厚,天色灰暗,加之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也影响了他的视线和判断。
“按原计划,弧形包围。”接近到离鞑子约六十米处,打头的小衙内,在白布底下小声发布命令。
在远处观察时,他就针对敌人的十个篝火堆,把自己人也分成十个战斗小组。
作战时各个小组,瞄准预先指定好的篝火射击。因为不同颜色的马匹,就是最好的参照指示物。
虽然天色灰暗,但每一个篝火旁取暖的鞑子,都是目标清晰的活靶子。
“一组到位五组到位十组到位。”
“检查武器,箭上弦。”
八十条好汉,手里现在拿的,是二次改良后的“三弯钢弩”。即把弩弓的中间部位变窄变薄;弓臂宽度不变;两端的弓稍做窄并适度加长。
这是模仿世界单体弓的最佳设计隋唐长弓。目的也是给弩箭,提高蓄能和转化效率。二次改良后的钢弩,有效射程提高到两百米左右。
这个改进是小衙内离开榆林卫,出去游击鞑子后,表叔尤世勇,无意中看到工匠制作并改良的。总共做好八十具,这次全带来了。
“准备完毕,请指示。”
“射击”,借助田埂掩护的小衙内,掀起头上的白布,采用站姿发射弩箭。因为站起来,视线更开阔,方便看清坐着的鞑子。
什么是战场经验?敌人的不同表现,就是最好的说明。
第一波箭雨射翻了大概六成鞑子。剩下的人,有些想立刻站起上马,却因为久坐,大腿麻痹加之醉酒,又坐了下来。
这些人是第二波弩箭的射击目标。弩弓弓稍做窄,就是为了方便快速回弹,好二次上箭,提高射击效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