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机构改革(2/2)
奏折制度又是什么?代表们还没从废除丞相的震动中平静下来,又听到了一个新的制度。
“大家仔细听好,认真做笔记,这是一个前无来者的制度,没有先例的。”
“朕举一个例子,现在的制度是外放的太守要向我奏事,就要根据事情的性质,要么把题本送到尚书台,军队的将领就要交给前将军,他们看了以后再交给中书省,中书省再递给内廷送到我的龙案前。”
“这个程序太繁琐,题本到了成都后,在各部门流转的时间常常超过了从郡到成都路上花费的时间。”
“效率太低,有些要立即办理的急务就失去了时效性。”
“而且经手的人太多,根本谈不上保密,潜伏的魏谍要打探我们的公务是易如反掌。”
代表们听了刘禅的阐述,都觉得说到了痛点,直击要害。
特别是地方上的都督和太守们深有同感。
“以后获得了奏折权的官员,无论是京官还是地方官,机密奏折一律直递入内廷,没有中间环节转递。”
“普通的政务奏折还是走以前的流程就行了。”
“至于哪些走直递,哪些走流程,在实施中慢慢调整。”
“朕暂时考虑在京的四镇将军以上,尚书台六部长官,地方上的都督和太守有奏折权。”
“当然了,朕派出的巡视组自然也有奏折权。”
刘禅说完后端起茶杯喝茶,让代表们有点时间思考消化这一新的制度。
这也是刘禅仿照前世清朝建立的奏折制度,可以强化中央集权,让皇帝牢牢掌握全国的动向。
参会的代表们虽然不知道什么是清朝,但这一套制度能起的作用他们是一点就通。
“以后主席台上那老四位的权力就小多了,陛下都收走了。”
“是啊,你看李正方和吴子远脸都白了,哈哈。”
“听说刘琰为了争丞相,把老婆都豁出去了,哇哈哈,有趣。”
“老三位争了个寂寞。”
“陛下这一招厉害,有汉武大帝的风格了。”
“我们以后可不敢小看陛下了。”
对于地方大员们来说,他们是非常欢迎奏折制度,相当于直达天听,省了中间商赚差价。
以前办点事,堂堂一个太守也会被丞相府一个六百石的小官像训儿子一样的训话,太守还要赔笑脸。
“这事情不用说,孔明,李正方,吴子远他们这几个正国级受影响,咱们地方官受重视,举双手赞成。”
牂牁太守马忠对旁边的庲降都督李恢说道。
李恢轻轻地点了点头。
主席台上,刘琰知道丞相没戏了,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想着胡氏在宫里好多天了,不知道干了些什么?
李严和吴懿毕竟是官场老手,迅速地调整了情绪,脸上还是带着微笑看着
“好了好了,各位爱卿,等分组讨论的时候再发表意见。”
刘禅又敲了敲桌子。
“今天朕作的报告就到此结束,下午开始分组讨论,朕将参加几个小组的讨论。”
“再次强调会议纪律,有意见只能在分组讨论的时候提出来。休会期间一律不得私下议论,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一经发现朕绝不轻饶,诏狱的牢房最近空得很!”
“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