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颗粒归仓(1/2)
颗粒归仓是农家过日子的底气。
现在虽然还没归仓,但是没落在地里,就算是收回家了,而且有了一天大太阳的暴晒,后面只要不会连下一个月的雨,这些小麦都不会发芽发霉了。
王秀珍对桃花满意的不得了,自己刚做新妇的时候,还是田老太说什么做什么,那个时候每天只要把分到自己手上的事情做完就可以了。
想的做的都没桃花做的到位,这可不是一日能练出来的,估计桃花在娘家的时候耳濡目染,也难怪桃花娘家的日子过得好。
娶到贤惠的好媳妇,王秀珍心里喜滋滋的。
看着老大和老三家还在割麦子,晒场也没弄好,肖卫民也不能干看着。
先跟肖天成起早把老爷子两亩地的小麦脱粒完,又帮着全部整理完,扬场的活儿也干完。
肖老爷子毕竟年纪大了,好些年没这么下力气干活了,这次累得不轻,儿子孙子来帮忙,也没推辞。
老爷子的小麦收完,肖卫民就带着肖天成帮着老三家卫华先割小麦了。
王秀珍拎了淘箩到地里捡掉下的麦穗,这些都是粮食,估计六亩地全部捡完,能有一二十斤小麦。
马国慧看肖卫民父子俩来帮忙,赶紧让在地里帮忙捆麦秆的天晴回去做饭。
“多做点,中午喊上你桃花嫂子和二大妈,快点回去吧。焖点白米饭,家里的红烧肉热一热,去村口换两块豆腐,要是有鱼买两条。”
天晴应了一声就赶紧去了。肖卫华偷偷松口气,虽然十一二岁开始每年都跟着家里农忙,但是毕竟自己还有份工作,种地是真的没上心。
肖卫民一天估计能割一亩多地的小麦,但是肖卫华能割八分地就不错了。
天晴和天松还能帮帮忙,天柏还小,只能在地里捡捡麦穗。家里六亩地的小麦,紧赶慢赶,两天多了也就割了三亩多。
肖卫民和肖天成镰刀刷刷大步往前,肖卫华和马国慧也咬着牙根往前赶。
紧赶慢赶,到中午居然也就剩下一亩地的小麦了。
三兄弟的地就挨在一处,肖卫国一家准备回家吃饭,就发现老三家的小麦也快割完了。
肖卫国看到地里的肖卫民父子就有些不高兴了,能帮老三就不能帮帮我?
是不是看不起我?
牛美兰也不高兴,家里的地是真的多。三个儿子,老大天平干活不偷懒但是也不积极,老二天栋种地倒是好手,肯下力气,但是老三天磊就有些闹心了。
天磊初中毕业就在家待着,种地不积极,成天就闷在家里睡大觉,每天就爱摸鱼摸虾。
这不,第一天还跟着下地扎扎实实干了一天了,第二天一早就不见人影了,日上三竿才回来。
第三天更是不见人影了。
苗翠翠带着亮亮烧个三餐,有时间拎着篮子下地捡捡麦穗,要说能干,也不是多能干的人。
牛美兰以前是看着自己三个大儿子怎么看怎么顺眼,现在真到了农忙,除了天栋那是一个都不顺眼。
在肖老爷子手上吃大锅饭,还没觉得什么,到了自己当家,肖卫国和牛美兰就觉得闹心了。
正好中午吃饭,肖卫国就看到老爷子正在翻晒麦粒,“爸,你老当益壮,两亩地的小麦都收完了?”
肖老爷子回头擦把汗,“卫民和天成帮的忙,我年纪大了,明年不能种这么多小麦了,自己收不上来。明年我种点蚕豆种点油菜,一点一点收。”
肖卫国想要请老爷子帮忙的话就直接被噎住了,背了手站了会儿就回去了。
肖卫国的不高兴,肖卫民是不知道的。
老肖家开镰的第三天,老三家的麦子也全部收回来了,虽然还没脱粒,但是都拉到场院里了。
用马国慧的话来讲,到了场院,就可以慢慢来了,至少不会让麦粒熟过头掉在地里了。
到了第四天,肖卫民和肖天成也帮着大房把地里的麦子收回来了。
桃花还不觉得什么,肖天成这四天感觉自己都要脱掉一层皮,后背上晒的通红。这还不算完,粮食收回来了,又晒了两天太阳,就灌好一麻袋一麻袋全部堆到屋里。
地里的麦根还要花大力气,拖拉机没约上,肖老爷子请了隔壁村的刘师傅来耕地,一只老牛整整转悠了两天,老肖家的地才算是耕完。一亩地两块钱的耕地费,肖卫民早早就把自家那份钱给了老爷子。
耕完地,地里的活儿更多了。
麦根大多数都被翻出来了,但是也有一部分没翻出来的,只能翻出来,一点一点把地里的麦根全部筛干净,才能种水稻和玉米。
尤其是边边角角的地方,有的根本没耕到,没耕到的地方还要花大力气翻一遍。有的地方耕过头了,还要重新修田埂。
眼看着育苗的早玉米时间快来不及了,肖卫民和王秀珍先平整了一亩地,把早玉米先种上。
地里的麦根肖卫民也没舍得扔,全部扔到田埂上晒干,全部挑回家烧火用了。
马国慧咂舌,老二一家也太会过了,麦根还要留着烧火,大多数人家都是直接在地里烧了,拉回家实在太费事。
等到地里的玉米全部种上了,河堤上的黄豆也种好了,菜园子热闹起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