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入席(1/2)
“小陈不是本地人吧,老家是哪里的呀?”张伟民语气和蔼的问陈安邦道。
这好像是中国人的一个习惯,尤其是像这种长辈问话的场合,一般上来就问你是哪里人?这个和平时打招呼问“你吃了吗?”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这个地方他去过或是了解,那长辈还会就此地再发表一些意见。
“叔叔你好,我老家是徽京省的。”陈安邦向张伟民介绍道,徽省地处华东地区,与滨城所在的东北地区相距较远。
“哦,徽京省啊,那里我去过,以前跟随部队拉练的时候去过那边,那边的戏好听,鸭子也烧得不错。”张伟民语带感慨的说道:“那都是快三十年前的事情了,这人一转眼就老了,快退休喽!”
“哪里?就您现在这精神状态,说您四十出头都有人信!”陈安邦笑着说道:“我们那边就是黄梅戏的发源地,而且也是进京的四大徽班的起家之所,所以我老家的小镇也有京黄故里之称。”
“哦,那还真是了不起一个小镇竟然走出了华夏的两大剧种,可见当地的文艺之风是何等的兴盛?这么说你创作那些歌曲也是有一些说头的,毕竟是在有艺术薰陶的乡村待过的。”张伟民饶有兴趣的说道。
“我哪有什么艺术细胞啊,只不过在村里待的久了,黄梅戏什么的也听过一些。”陈安邦谦虚的说道。
“家里有几口人呢?都有哪些人在?”张伟民喝了口水,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盒烟,是南洋兄弟的红双喜香烟,在桌角磕了一下,从中抽出一支递给陈安邦,陈安邦笑着婉拒了。
张伟民也不强求,自己叼嘴上然后划着火柴点着了,然后甩着手把快熄灭的火柴放到烟灰缸里,随手又从杯子里倒了一点水进去。
“家里就父母二人,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已经嫁人了。”陈安邦如实说道。
“小陈你这个年纪在农村里有的孩子都满地跑了吧。”张伟民意味深长的说道。
二十四岁这个年纪,在后世看来可能不算太大,毕竟读个大学出来也得20来岁了,但是在这个时代,农村里面有十七八岁就已经结婚养孩子的了。
“是的,我同学有的孩子都快上学了。”陈安邦笑着说道:“我们家成分不好,我爷爷是国民党员,是教书先生,家里一直就拉着饥荒,直到包产到户才有所好转,然后我好不容易跟人学了个手艺,但是农村里的活计都被那些老工人占据了,所以我就出来闯荡看看,这一闯就闯到了现在。”
听到陈安邦的一席话,张伟民点了点头说道:“都不容易呀,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幸亏你出来闯荡了,要不然搁农村老家,现在还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呢。”
对于张伟民话里说的陈安邦深以为然,农村里看起来什么工种都有,但是其实他们这些工种都是兼职,他们的主业其实就是农民,只不过在农闲的时候做一些手艺活。
“对于你和晓敏合作的公司,我们没有什么意见,年轻人的事情年轻人处理就好,只是有一点你要记住!”张伟民有些严肃的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