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学校宣传(1/2)
跟着李敏芳和张伟民还有说明一家子上市内转了一圈,才把版权注册和授权委托书这些东西搞定,就这还是张伟民有路子的情况,如果像陈安邦这种草根,一个礼拜也未必能办好。
国人办什么事情都喜欢找熟人,一边讨厌别人办事插队,一边自己又想办什么事情插队,其实这都是没办法,如果你不找人的话,正常一天能办完的事情,那些办事人员能给你拖到一个礼拜去,碰上那些不靠谱的,拖一个月甚至一年都有可能。
进入网络时代之后,这些办事人员的效率倒是有所提高,不过陈安邦现在在90年代,初你就不要指望这个时间段的办事人员能有多高效率了。
这个时间段的公务办公人员,他们所奉行的效率就是“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混一天”,改革开放的浪潮虽然已经起来了,但是对他们的影响微乎其微。
真正等到对他们有影响的时候,有的都已经退休了,那些有实力有背景的依然是稳坐钓鱼台,没有实力没有背景的进不了编制,只能搞点合同工的工作干一干。
本来忙完了之后张伟民是要请陈安邦吃晚饭的,但是陈安邦说自己的公司这边工作还有一些没有安排好,大家也很熟了就来日方长,也没有必要就差吃这一顿饭。
张伟民听罢之后,拍了拍陈安邦的肩膀,然后对陈安邦说:“以后有空就来串门吃个饭,家里别的东西没有粗茶淡饭总是有的。”
李敏芳也在旁边打趣说道:“难得你张叔叔和你说了这么多话,他平时在家里都可闷了。”
张晓敏则是在一旁说道:“以后有好作品给我留着点儿。”
“咋的啊?看见你妈有好作品,你眼红了呀?”李敏芳用指头戳了戳张小敏的脑袋笑着说道。
“我哪敢抢您的作品呢,再说了你那个歌我也唱不了,咱俩就不是一个路子的,我是说安邦那边再有适合我这边风格的歌,先通知我再说。”张晓敏挽着李敏芳的胳膊说道。
“放心!咱们是好朋友,我的作品如果有适合你风格的肯定是可你这边先来。”陈安邦也大大方方的给了张小敏这么一个承诺,其实这个东西怎么说吧,聊胜于无吧,要是没可着你这边先来,那肯定是这个东西不适合你的风格呀。
自从《宁夏》这首歌慢慢的有了一些名气之后,张小敏也喜欢上了当歌手的这种感觉,肯定站在舞台上唱歌,比站在讲台上教书的话要更有成就感一些,毕竟现在应试教育的高中音乐课也只是可有可无罢了。
跟张伟民打了个招呼,车子把陈安邦放到了火车站边上的培训基地那里,到地方下车时陈安邦大致跟张伟民说了一下,这里的建设思路大致上就是底下是电脑商店,楼上是电脑学校和员工宿舍。
张伟民看了一下地方听了陈安邦的构思,他觉得陈安邦的这个想法是非常好的,又问了一下城安邦这个房子的来源问题,听陈安邦说是从一个朋友那里租来的。
张伟民说道:“像你们新办的这种企业,学校什么的还好,最关键是楼下的商店,地脚非常重要,如果这个店面能自己拿下来是最好,拿不下来也要尽量签长时间的合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