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幸灾乐祸(2/2)
李治国挺无语的,都是兄弟,就不能盼着他点好
“你不是被赶出来的”贾东旭觉得这小子是嘴硬吧。
“贾东旭,我们赶他干嘛啊,今儿还得在他家吃酒呢。”
姐虽然不耻李治国,但更看不起贾东旭这窝囊废。
“他家能办酒啊,他没钱的……”
贾东旭还想说什么,却被板车师傅拉住了。
“后生,你看你院里人都来了,你就把运费结了吧,五毛钱,我从王府街大街拉过来,你不亏。”
板车师傅是出来赚钱的,真不想闹事。
“我,我……”
这么多人看着,贾东旭不好说了。
姐不嫌事大,叫嚷着:“就五毛钱,你给人结了吧,咱可是工人,不亏下苦力的。”
贾东旭人麻了,他是要脸的。
“东旭,要不就算了吧,今儿是我们大喜的日子。”
陈碧华脸上也挂不住了。
“那先等等,等我妈来了她出钱。”
贾东旭脸色难看,他倒是想给,但身上没钱。
李治国看出了贾东旭的窘迫,直接就说:“贾东旭,你别说你连五毛钱都拿不出来咱可是京城的老爷们,连这点面儿都没有吗”
“平时都是我妈管钱。再说了,我今儿带的钱都用来买缝纫机了,这可是咱院第一台……”
贾东旭大声嚷嚷起来,这一闹,隔壁院里的人又跑出来了。
听说今天四合院两对新人,说不准又能撒。
四合院里也有人出来了,刘海中带着一群人出来,想着迎接工人,他得在场。
一下就把这里围了起来,里三层外三层的。
偏偏,这时候轧钢厂的男工们到了,又是一大群人。
“李治国,这啥情况啊。”
“唐如德,快把人叫过来,先看贾东旭的热闹,过会我带你们去院里随礼。”
李治国过去把工人们招呼过来,来了一个都别想跑,都是要给钱的。
就在贾东旭无地自容,准备让媳妇先掏钱垫上的时候,救星来了。
“妈,你怎么才来啊。”
只见贾张氏从人群中跑了过来,她刚去隔壁院里拉人,好说歹说,终于请到了几户。
“东旭,这就是咱家的缝纫机吧,真好,跟妈说说了多少钱买的。”
贾张氏看到了缝纫机,也看到了李治国这些人,终于有机会让她找回面子了。
“妈,咱家的缝纫机了一百七十五块四毛,比自行车都贵。”
贾东旭大声宣告,得让秦淮茹听到了,后悔去吧。
“好,好!”
贾张氏涨红了脸,是激动的。
就在这时板车师傅打断了母子俩自我陶醉的气氛。
“大婶,你儿子还没给运费,五毛钱,你给一下吧,把你家缝纫机卸了。”
“五毛,你抢钱啊,不是包送吗,小心我去百货大楼告你。”
贾张氏直接就炸了,缝纫机多贵,哪能在掏钱。
“妈,大伙都看得。百货大楼不包送。”
贾东旭连忙提醒,不能丢了面子。
“行吧,今天我儿子大婚,不跟你多计较。东旭,给钱吧,咱家不差这五毛。”
贾张氏说着就去看缝纫机,这多好啊,听说把布放上去,嘎嘎的就变成衣服了。
“妈,我没钱。”
贾东旭尴尬无比,他妈怎么就不记性,每月工资他都上交了。
“你没钱完了,我也没有。”
贾张氏懵了,买了缝纫机后,已经掏空了家底,办酒席买的那些菜,都是凑出来的。
众人也懵了,这可是京城,一家人连五毛钱都拿不出来
“贾东旭,你这还不如人李治国呢。”
“丢人,太给我们院里丢人了,李治国是没钱,可他不欠钱啊。”
“合该李治国把你对象给抢了。”
李治国无语,他到底得罪谁了,开口都得带上他。
“一大爷,快来啊,一大爷。”
贾东旭叫喊起来,这时候要找师傅救急。
“妈,快让一大爷来付钱,他今天帮咱家收份子钱了。”
贾张氏听到这话,脸色通红。
“东旭,快别喊了,咱家今儿没收到彩礼。”
“什么没收到,这不,大伙都在啊!每户给个三五块的,这不少了。”
贾东旭看到住户们,不对啊,之前院里怎么都没人
“东旭,院里住户都到李治国家去给随礼了。”
贾张氏无比凄苦,好好的缝纫机,儿子大喜的日子,却因为几毛钱,闹出大笑话了。
“什么,这凭什么啊,我家先请客的。”
贾东旭叫嚷起来。
李治国看着直摇头,“唐如德、王建军,走,到我家去随份子了,中午都得喝好了。”
“别急啊,正看热闹呢。”
有工人双眼放光,这可是大八卦,明儿上班都厂里可就有得吹嘘了。
“徐卫军,你你就想看我东旭兄弟的笑话,快别看了,先去我家随礼。”
李治国不由分说,把工人们叫进了大院。
他大喜的日子,不想跟贾家吵起来,先撤了。
谁知道,他带工人进来,院里的人却纷纷往外跑,看热闹不嫌事大。
结果转眼,连秦淮茹都被陈姨拉出去了。
“在这儿登记随礼了。”
李治国讲究落袋为安,收到的钱要找补给何大清,不能食言。
工人们见后院摆了这么多桌子,那边酒席也办着的,也都干脆的给钱了。
“好,这好啊!”
阎埠贵乐得合不拢嘴。
没过多久,看热闹的陆续有人回来了。
“哎哟,笑死人了,贾家买了缝纫机,愣是连五毛钱运费都拿不出来。”
“就是啊,贾东旭没钱,贾张氏也没钱,就连那新媳妇居然也拿不出钱来。”
“不是说那陈碧华家庭条件挺好的吗,家里又是核桃树,又是杏树的,结果还不是没钱。”
“这比秦淮茹家差远了,你看上次,老秦家给李治国拿了好多东西……”
大妈们纷纷说着贾家的笑话。
那贾家不是吹嘘买缝纫机吗,这下好了,跟李治国有什么区别。
“李大哥!”
秦淮茹回来,算是彻底看清了贾家。
“淮茹,甭去管什么贾家,只要我们过得好就行了。
我跟你说啊,这院里就我家的条件最好。”
李治国不顾周围人的鄙视,拉着媳妇好一通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