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我的笔友朱元璋 > 第75章 大明双狙人的可行性

第75章 大明双狙人的可行性(2/2)

目录
好书推荐: 悟性逆天:从斗罗开始的次元之旅免费阅读 综武:靠霹雳武学实现降维打击免费阅读 太子妃掐指一算,疯批殿下心惊胆战免费阅读 遮天:雷霆之主免费阅读 谁让她当NPC的!免费阅读 西游我唯唯诺诺,诸天我重拳出击免费阅读 奇幻领主:从开拓骑士开始免费阅读 狐妖:肝无止境,我能看见熟练度免费阅读 本体武魂,他们都说废武魂免费阅读 美漫:完蛋,我被父愁者包围了!免费阅读

或许就是这些文臣玩得太变态了,导致明朝中晚期也出了那么多不正经的皇帝吧。

接着,李晗看到朱元璋让他去问问老天,差点没笑岔气了。这个老朱真当咱老李是鹿力大仙呢

虽然咱老李不懂问天,但咱懂科学呀。

这是进入小冰河时期的典型气候特征了。

小冰河时期不光表现为气温明显下降,冬季奇寒无比,而且夏季大涝和大旱频繁爆发。

不过老朱的这一次来信,倒是解决了一个史学界争执了许久的问题。

即是明朝的小冰河时期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有的说是十五世纪明宣宗时,有的说是十四世纪末洪武年间。

从老朱的来信看,现在可以盖棺定论了。

史学界中存在一种观点,认为大明王朝的衰亡与小冰河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观点并非空穴来风。

大明国祚长达二百七十余年,期间天灾频发,几乎未曾间断。

尤其在明朝中后期,小冰河期的影响愈发显著,气温骤降,洪涝与大旱等极端天气接连爆发,粮食收成锐减甚至绝收。

百姓食不果腹,千里饿殍……

否则百姓也不会喊出“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了。

这是个很重要的信息,得告诉老朱,让他为未来提前做好准备。

不过有了土豆和红薯的话,单单在粮食方面,相信是能扛过去的。

土豆基本一年两熟,但红薯却大不相同,北方地区由于日照少温度相对低,一年只能种一季。

在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好种植的话,一年种两季没问题。

要是两广和琼州等热带地区,温度高日照充足,只要方法得当,种上四季也是可以的。

看到信的最后,李晗抚摸着下巴,想要在大明建立狙击小组

虽然看起来,狙击貌似就是一枪定乾坤,但前期的准备工作,却是任务取胜的关键。

潜行、伪装、隐蔽、侦查、通信,一环套一环,一个都不能少。

除此之外,狙击队员还得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和临时应变能力,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性训练。

要想这些全部做到,以目前大明的实力,显然不太现实。

不过呢,有自己的帮助,培养几个简配版的大明双狙人,还是没有问题的嘛。

潜行的话,大明夜不收的名声,如雷贯耳!

夜不收早在元朝时就已有建制了,洪武早期,边军之中,夜不收就是重要的武装侦查力量,只不过到明宣宗时期,才正式成军。

要知道,夜不收可是有一套详细的训练纲领和行动准则的,其专业性比起现今特种部队,也不遑多让。

《北征事迹》记载,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大同守将郭登一边严阵以待,一边派出夜不收营救英宗。

他们为此制定了周密的方案,详细规划了行动路线。

尽管瓦剌太师也先戒备森严,层层设防,夜不收的总旗仍然秘密潜入瓦剌营地,找到了英宗的关押地点并与他取得联系。

告知英宗当夜有五名夜不收来营救他的消息和具体的出逃路径,其过程虽无赘述,但期间的惊险和曲折可想而知。

后来由于英宗的胆怯,导致行动无疾而终,但此事也从侧面说明,只要运用得当,特种作战是能改变战局的。

谢谢书友们的票票支持,收藏也很重要哦

目录
新书推荐: 身为仙帝!我去749局挣家业免费阅读 恶婆婆穿成小奶团,撸起袖子揍全家免费阅读 医妃和离高嫁,王爷后悔莫及免费阅读 都市红尘仙!免费阅读 我医武双绝,踏出女子监狱起无敌!免费阅读 赛博修真十万年免费阅读 东莞日记:嫂子比我大三岁免费阅读 得癌后总裁妻子为白月光逼我离婚免费阅读 都市神医,开局扇醒拜金女免费阅读 神眼鉴宝,暴富不过分吧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