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武田三备(1/2)
制定军役帐,明确家臣国人义务的前提,除了相应的法律规范,还有就是对知行的准确计算,这也就涉及到检地。
当初,考虑到局势不稳,义重仅在丹后、若狭、敦贺施行检地。现如今,包括但马、因幡、美作、播磨在内的大量新附领地都是沿用之前的检地帐,不论是税赋还是军役,都与实际有着较大差距。
因此,在尼子氏和大内氏打得不可开交无暇东顾之时,义重宣布,对上述四国进行检地,当然,为了避免引发新附国人的反感和抵触,义重对外宣称此次检地只为掌握领内土地的基本情况,暂不作为缴纳税赋的标准。
由于这些地区刚刚归附,检地难度也相对较大,因此从天文十一年(1542年)三月开始,一直到次年五月,才在义重的持续催促下基本完成。而新的税赋标准和军役帐,直到天文十三年(1543年)年底才最终最终在上述地区施行。
义重深知战争的背后是烧钱,因此,在好不容易得到的战后平静时期,他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发展经济上。
除了原有的“北国船贸易”和“通信符贸易”外,义重加强了与明国商人的经济联系,是为“明若贸易”。在原有开放小浜附近的苍岛作为其基地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准许王直旗下的商人登陆小浜港,效仿朝仓氏,在港内设置“唐人町”,吸纳明国商人来此贸易和居住,进一步发展当地的经济。
不仅如此,除了小浜港外,义重还准许对明国商人开放敦贺、舞鹤、宫津、竹野等四个港口,将上述港口建设成为“北国船贸易”“通信符贸易”“明若贸易”的交汇点,使得来自陆奥、出羽、越前、越中、越后等地的商品在武田领内经过转手后,摇身一变登上明国的商船,义重也借此赚取了不菲的差价和佣金。
既然经济是为战争服务,那就少不了战略物资的交易。在帮助王直赚的盆满钵满、几乎垄断了和若狭武田氏贸易的同时,王直也投桃报李,向义重方面提供了数量不少的硝石、蒙古马,输送了数门佛朗机炮,并且协助武田氏对其制造的铁炮进行优化改良,使得精度和威力都有显著的提升。
除了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商业发展,义重还正式开启对生野银山的开采。
众所周知,义重在击败山名佑丰,获取东但马之地后,便控制了生野地区所在的朝来郡。但碍于当地处于武田氏与周边势力的边界,当时实力不济的义重并不敢开发银山。
现如今,银山周边的播磨、美作一带已经被义重控制,捍卫银山的生野城也建造完成,因此银山的开采便提上了日程。
经过反复周密的商议,王直按照之前的承诺,向义重提供了数名精通“灰吹法”的工匠,并且与王直就白银产出后的贸易流程和利益分配达成一致。
天文十一年(1542年)四月,生野银山正式进行开采,并由平井利政之子平井利通担任“生野奉行”,负责银山的日常管理。此时,石见银山作为日本最大的银山,其年产量为三十八吨(百万两)左右。而生野银矿作为“后起之秀”,在投入开采的五年后,年产量基本达到十吨(百万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