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心太软9(二合一)(1/2)
“官家, 臣没有!”范仲淹叩首道,“臣怎会做这种事”
“朕知道。”宋仁宗颔首。
“多谢官家信任下官。”范仲淹脸色难看,“臣愿意出京巡边, 以堵朝堂中的悠悠众口。”
既然奏折已经呈给了官家,想必朝堂中已经有人在推动这件事情了。必是要置他于死地的。
若是今日官家不处置他,明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弹劾他,到时候,连陛下都会受到牵连。只怕又有一堆御史要在朝堂上撞柱, 逼官家惩处他了。
官家信他,他怎么能让这种事情发生。而且,那天卷说……
“变法正是关键时刻, 希文为何要出京巡边”只是这时, 却见宋仁宗沉了脸,“难道朕还没放弃,希文就放弃了”
“可是陛下……”范仲淹一愣,如果按那天卷所说,陛下现在不正是希望他终止变法吗
如今大宋和西夏已经议和, 岁币也在送去西夏的路上了。那些起义造反的叛军,也是该弹压的弹压,该招安的招安, 该免罪的免罪了。
还有那些朝臣们, 之前太后在时, 一切以太后之命是从,后来太后虽然薨逝,对官家也多有不敬。
而这次官家推行新政, 这些老臣们没少去官家面前哭, 也算是拿了他们一把。
他这一路走来, 边走边听天卷的盘点,心中边苦笑不已。
其实他以前也想过,但是不敢深想。再加上新政推行前,官家几次找到他,态度诚恳迫切。这让他对新政的推行充满希望,一门心思全扑在新政上,哪还能分心去想其他。
可就在刚刚,天卷一席话,让他茅塞顿开。更是想起新政前朝廷内外充满了内忧外患,一切皆如天卷所说那样。
果然是君心难测啊!
刚才陛下告诉他自己被弹劾谋反的时候,他就知道那些旧党们出手了,目的就是要让他离朝。
而如今,或许也真的到了他该离开的时候。
只是陛下今日竟然这么说
自古以来,谋反一事都是只可信其有,不会信其无。既然对手这样出手了,证据一定齐备,也一定让他反驳不得。
但是,即便如此,陛下还想让他留在朝中吗
“希文可是看了天卷所言,以为朕并不是真心想要推行新政只是想要转移大宋被西夏打败的视线”
“臣不敢。”范仲淹连忙道。
“实不相瞒。”宋仁宗将那奏折扔到了桌子上,“一开始的时候,朕的确只有五分心思在新政上。”
范仲淹脸色一哂,天卷果然说对了。
“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朕不知道我大宋的弊端,不想要推行新政。”宋仁宗正色道,“只不过在寻找时机而已。”
天卷说的对,此法必须要变。他不变,后来人总要变。虽然在天卷口中,他和后人都失败了。但是如果从他此时开始,他成功了呢
如果成功了,是不是就能改变日后的历史走向,不再让大宋受尽屈辱,不会再出现靖康耻和徽钦二帝的耻辱了
他的确不忍见边境百姓受苦,不忍见大臣获罪,不忍见军户无依无着,不忍见勋贵之家逐渐没落。
但是,如果他知道他的这一切不忍,最终却导致国破家亡,山河破碎,太宗血脉彻底断送的话。这些不忍仿佛又不算什么了。
天卷说得对,他不但要做一个仁君,还要做一个明君。小仁小爱固然可贵,大仁大爱更是难得。
否则的话,等他逝去之后,又如何见太祖太宗皇帝,又如何见父皇
想到这里,他对着范仲淹叹息道:
“希文不知,天卷之言宛若醍醐灌顶。让朕茅塞顿开。朕不能为了一个“仁”字,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无为而治固然可用,但是却不能为了无为而无为!”
那岂不是舍本逐末!
这边,范仲淹也听懂了宋仁宗的话,惊喜万分。也就是说,官家还是要将新政推行下去的。
或许之前也有过摇摆,但是天卷的预言却促进官家下定决心推行新政。仅凭这一点,他就要好好感谢天卷。
只是,他既然被弹劾“谋反”那么,那些人必定还有后招。若是不给他们一个说法,那些人必定不肯罢休。
想来想去,还是他先远离汴京才是最妥帖的方法,至于京中之事,他可以暂时交给欧阳先生等人。
想到这里,他立即道:“官家大仁。但是臣觉得还是先出京躲避一时最好,正好可以考察下各地新政的推行情况。
至于京中,既有官家坐镇,又有欧阳先生他们居中策应,必不会有太大问题。”
范仲淹说的有些道理,但是宋仁宗却想起一事,将弹劾他的奏折递到他面前:“你先看看这折子。”
只要仁宗信他,这折子本不必再看。但是既然官家让他看,定然有别的原因。
范仲淹翻开奏折,尤其是在看完了夹在折子中的那封信后,脸色微变。
“这信,是模仿臣的笔迹写给石介石大人的”
“正是如此。”宋仁宗颔首。
“所以……”
所以,这次的诬陷,不是仅针对他一人,而是针对他们这几位力挺新政的官员。
总不能他们所有人都离开京城去巡边吧!
范仲淹这边正在犯难,雷小萌已经点开了第三条留言:
【十全老人涂鸦怪:仁宗之治天下无双,纵然有缺,也是瑕不掩瑜。阿婆主对宋仁宗太苛刻了。怎么夸着夸着又骂上了】
“涂鸦怪”的确是宋仁宗的真粉呀,竟然容不得她说他一句不好。
只是,她也没说他做的不好啊。只是人无完人,他是仁君却不是明君,难道这位“涂鸦怪”就听不惯了
不过也难怪,这位仁兄扮演的乾隆皇帝,虽然刚开始是有些作为,但是后来的功绩也就乏善可陈了。
除了在皇位上呆得久了一点,边新闻多了一点,好大喜功了一点。终其做皇帝的一生,也是顺顺当当没什么波澜。同这宋仁宗倒是有几分相似。
所以,他追捧宋仁宗,其实就是在追捧他自己吧!
想到这里,雷小萌立即回道:
【回复1十全老人涂鸦怪乾隆陛下是吗您如此推崇宋仁宗,是不是因为您同他一样,做皇帝只求无过,不求有功呢】
【回复2接上 在您刚刚即位之初,的确是勤政爱民,免除了很多赋税和徭役,减轻了民众负担,甚至还让华夏版图扩充不少。】
【回复3接上 但是越到后来,您越是懈怠,还养出了贪官和珅这个大蛀虫。您是不是也觉得是瑕不掩瑜呢】
和珅
乾隆一愣,不禁看向阶下也正认真观看天卷的和珅。
却见和珅身子一震,转头苦着脸看向乾隆:“陛下,奴才冤枉呀!”
虽然不满天卷对自己的偶像吐槽,但是看了这么久天卷以来,他还是知道天卷轻易不会胡说,最起码前朝那些事,天卷都说的非常中肯。
只是,之前他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毕竟同秦始皇比起来,他已经经历了两千年,很多事情不用天卷介绍,也能盖棺定论了。
可他没想到,他不过是为自己的偶像宋仁宗鸣了句不平,天卷竟然给他透露了这么多消息。
不仅如此,还直截了当说和珅是个大蛀虫。
这个……可有些难办了。
【回复4接上 以心比心。其实您要求旁人对仁宗别太苛刻,正是对自己放宽要求的写照。】
【回复5接上 您是不是觉得做皇帝只要过得去就行可是,天子一怒血流漂杵!同样的,天子懈怠也会天下大乱。】
【回复6接上 在您之后,清朝便从极盛逐渐走向了衰落。而在您去世五十年后,您的重孙子当皇帝时,西洋人便打开了华夏的大门,百年耻辱也掀开了它不忍让人直视的篇章!】
在他去世五十年之后,他重孙子时,就被西洋人轰开了大门
难道不是最后一个皇帝时吗
他大清究竟历经了多少个皇帝
【回复7接上 所以,如果你是像对待宋仁宗那样,对您孙辈的教育得过且过,也不难理解在您之后,清朝就再无贤君的原因了。】
自他之后,他大清再无贤君
乾隆脸色微变。
第四个留言的是一个叫做“黄袍加身都检点”的粉丝。
“黄袍加身”雷小萌知道,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但是这都检点是啥意思他还没弄明白。
不过只凭名字的前几个字,雷小萌就断定了他扮演的身份,而他的留言是这样写的:
【黄袍加身都检点:难道朕定下重文抑武的国策错了吗】
果然她没猜错,正是宋太祖赵匡胤。
【回复1黄袍加身都检点宋太祖陛下是吗您定下的国策在当时自然适用。而我们也提到过,您定的国策,规避了节度使制度的缺点,加强了中央集权。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