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立春12(2/2)
这事如果成了,那有皇帝在,或许是一件好事,但这事没成,就完全是一桩丑闻了。刘仁轨虽然把自己的行迹掩藏得很好,但只要再审一审许岿,苏令瑜有把握找出些蛛丝马迹,证明那幕后之人就是刘仁轨无疑,但有必要吗?
“韦弘机那头靠陛下吊着一口气,迟迟办不掉,把这事加上,就方便娘娘收拾他了,至于刘仁轨,找个机会提醒提醒,让娘娘多一个宰相可用,也是好事。”
苏令瑜静静听着,问道:“那些吃了药的百姓怎么办?”
总得给点说法,给点补偿吧。
太平也很痛快,“你看着办就是了,要钱要人,都尽管从公主府账面上出。”
苏令瑜点点头,没多说,认为这个结果已经不错。太平见她没有疑问,倒很新鲜地把她上下看了两眼,“我以为你会跟狄御史一样,非得让罪名落到罪魁祸首头上不可。”
“如果要找罪魁祸首,那我该想办法把皇帝送进天牢里。”
她仗着是在太平处,说话很没有顾忌,太平笑了起来,“你很聪明。”
聪明这个词,未必用在所有地方都是褒义,但苏令瑜也不在乎这个。她本身就不在乎法理,只看实际,把这罪名巧借,受害的百姓可以得到不错的补偿,韦弘机这个祸害可以被彻底除掉,又能多个宰相臂助,非常划算。
太平很满意她的这种态度,能臣固然是好,但能臣往往都原则强烈,用起来很麻烦,苏令瑜这样直来直往,目的明确,可以省去不少事。她道:“倘使张稚圭处有什么异议,你可以再同我说。”
苏令瑜虽已是少卿,一手经办此案,但要结案还是需经过大理寺卿的批准。苏令瑜可以把线索的引导做得漂亮些,但要完全瞒过张稚圭,把握也仅有七分而已。
如太平所料,苏令瑜把这案子结好递上去时,张稚圭因为事涉许多百姓,多看了两眼,察觉到些许端倪,百忙之中抽空来了大理寺一趟,要苏令瑜去见,问了几个问题,苏令瑜连糊弄都没试着糊弄一下,直接坦白道:“我要用这个案子拿掉韦弘机。”
她既没有说是谁让她这么干的,也没说这罪名是从谁头上移给韦弘机的,但张稚圭这种官场老手,只听她这一句话,就已经猜到大半。
张稚圭虽不似狄仁杰般治法一丝不苟,但也是性格刚直之辈,当即就不快起来,“你能为权贵一句话,置法理公正于不顾,还做什么大理寺少卿?”
“对受害人来说,这事究竟是谁推波助澜不见得有那么重要,判倒了韦弘机,以韦家的财力,只要稍加压力,足够让受害百姓今后都不必为治病看诊忧愁。”
眼看苏令瑜没有分毫悔过之心,张稚圭语气更为严厉,“你并非受害百姓,哪里有资格替他们决定?”
苏令瑜淡淡然抬起眼睫。
“我不是,难道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