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明月照沟渠(1/2)
天高云淡,阳光被梧桐叶筛得细碎,在老旧的石板路上铺洒一层金色。
一辆电瓶车在古城的大街小巷里穿梭,灰瓦白墙的白族民楼,雕花绘彩的木门窗棂,游客聚集的编织品店,深藏弄巷的咖啡书屋,热闹与幽静交织。
“呜呼~~”
迎面吹拂着风,后座的苏清雅发出一声畅意的呼喊。
胡有鱼瞥了眼后视镜,嘴角不由轻轻上扬。
苏清雅张手感受着风的形状,说道:“我刚到这里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这儿的风,现在要走了,还是吹不腻。”
胡有鱼轻笑,“我知道,那时还是陈墨开着阿桂婶的电动三轮去接你的。”
苏清雅回想起来,也是会心一笑,“哦对,那时你也在,你要赶去驻唱,好像当时你就有邀请我,让我跟你到古城来玩。”
胡有鱼耸了耸肩,“是呀,当时你说改天,没想到一改就改到你要走的前一天。”
苏清雅莞尔,“那可不怪我,你这第一次见面就约人出去,大多数人都会婉拒的吧。”
“这样的吗?”
“当然,你这去驻唱的又是酒吧,万一你是酒托,要骗钱怎么办?”
胡有鱼眨了眨眼,“不应该是怕我骗感情吗?”
苏清雅一脸认真道:“骗感情那倒没事,但骗钱是真不行。”
胡有哑然,遗憾道:“那你不早说。”
苏清雅笑吟吟问道:“早说又怎么样?”
“早说.”胡有鱼故意顿了顿。
苏清雅嘴角挂着笑,饶有兴趣地等待下文。
“早说我就跟你解释清楚,我是正经职业,骗感情不好说,但绝不骗钱的。”
胡有鱼故作无奈表情,用玩笑着掩盖而过。
苏清雅似乎也没听出什么不对,只是点点头道:“我这不也得接触下来才能相信。”
胡有鱼自我感叹:“我这放荡不羁的气质确实总是让人误解,但其实我对感情很保守的。了解我的都知道,我看似招蜂引蝶的外表下,藏着颗专一的心。”
苏清雅噗呲一乐,“胡老师,其实我有听过你的一些事迹的。”
“啊?”胡有鱼心里顿时升起不妙之感。
苏清雅强忍着笑意道:“我知道,你一直很努力地想招蜂引蝶,但似乎总是不那么顺利。”
“额哈哈,那只是我接触后觉得不合适而已”
胡有鱼尴尬地笑了笑,转移话题道:“逛这么久了,咱们去吃点东西吧。”
说完,胡有鱼便载着苏清雅,在“九街十八巷”的古城里七拐八拐,来到一条热闹的小吃街。
沿街有各种推车摊子,新鲜出炉的鲜花饼、量大实惠的老式面包、陶罐里煮沸的玫瑰牛奶、烤得焦黄的饵块,热气腾腾的糯米糕、酸辣爽口的舂鸡脚、现榨玉米汁、炸洋芋、烤红薯各种香味扑鼻而来。
两人停好车子,一路走逛下来,手上提了好几袋吃的。
然后,胡有鱼带着苏清雅,在一家烤豆腐的小店坐下。
店里不大,只有两个大烤炉,客人围着烤炉坐下,想吃什么自选,老板会用玉米粒计价,一颗玉米粒五毛钱。
苏清雅对这种计价方式感到新奇。
胡有鱼见状笑道:“包浆豆腐,之前有吃过吗?”
苏清雅点头,“之前来逛集市的时候买过一份,但没有像这种计价。”
“你尝尝这儿的包浆豆腐,跟别的地方不一样。”
胡有鱼招呼着,给苏清雅夹了一块。
木炭文火慢烤下,鹅白的豆腐变得金黄,一口咬开,外皮香脆不焦,里面却是豆花的流质口感,配上云南的特色蘸水,酸辣鲜香,让人欲罢不能。
“嗯!”苏清雅尝了一口,眼睛一亮。
“好吃吧?”
“嗯,这蘸料里有折耳根,我喜欢。”
苏清雅连点头,“我之前吃包浆豆腐的时候,已经觉得很好吃了,但这儿的确实有哪不一样。”
正给烤网上的豆腐翻面的小店老板娘听到这话,笑着开口道:“我们家用的是石屏豆腐,外面大多的店和小摊用的是建水豆腐。”
苏清雅闻言,好奇道:“有什么区别吗?”
老板娘介绍道:“豆腐好不好,全凭石膏放得巧。我们云南的豆腐不同与其他地方,不是用卤水或石膏点豆腐,而是用我们这儿特有的酸浆,再加上我们这儿的水好,豆腐自然就好吃。”
“其中有名的,要属建水和石屏两地的豆腐。两者做法差不多,建水豆腐的名气比较大,但我个人觉得,石屏的要好吃一点。”
苏清雅回想道:“我记得之前好像还吃过一种黄豆腐,用来炒火腿也很好吃,那也是这种吗?”
“那是倘塘的黄豆腐,用姜黄火煮染色的。”
老板娘笑说道:“云南十八怪,豆腐麻绳拴着卖。”
苏清雅疑惑,“拴着卖?”
“倘塘豆腐用姜黄烧煮后,会用麻绳栓挂,更快晾干水份,防止变质。”老板娘很是健谈,“买的人选中其中一挂,主人家就用剪子剪下来,让人成串地带走。”
在石板镶砌而成的街道两边,随处可见金黄色的豆腐从瓦房檐口垂落下来,那是属于倘塘的独特风光。
不过没能说太久,老板娘就继续忙着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苏清雅好奇地问胡有鱼:“刚才老板娘说的云南十八怪是什么?”
“云南十八怪啊,是流传的关于云南当地的地理风貌和民风民俗的一种说法,有挺多个版本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