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马皇后:父子俩同去青楼?(1/2)
第113章 马皇后:父子俩同去青楼
“当然是太白楼啊,还能去哪”
朱元璋回答的特别干脆,喝着汤,表情自然。
马皇后轻柔的给他按着肩膀,道:“我那天去过朱四爷建的玄武书院了,可比你的国子监还大。”
朱元璋:“!!!”
他有钱,比咱这个皇帝还有钱,咱现在私房钱都靠他。
“也不知道四爷为什么要建书院。”他疑惑。
“为了大明。”马皇后一笑,“四爷自己说的,不过,我总觉得他有别的原因。”
朱元璋微微皱眉。
他百思不得其解,朱四爷办书院,摆明了是亏本买卖,可他还那么积极。
难不成真的是为了大明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那老头精的很,从不坐亏本买卖。
“我有个想法。”马皇后边按边道,“老四跟着四爷,的确进步很大。要不,把保儿的儿子九江送到书院去吧。”
“咱看行!”朱元璋点头,“九江也是个闹腾的主,跟老四差不多,丢进书院没准学的更好。”
“明天保儿进宫拜年,我跟他说说。”马皇后笑道。
朱元璋若有所思。
若是四爷是咱爹,那保儿得他叫外公。
保儿的儿子丢去书院也好,他这个外甥也去见见外公。
“我观四爷虽然一身草莽气,但是个有本事的人。”马皇后道,“比一些沽名钓誉之辈要好。”
“咱给老四选的师傅,会错”朱元璋得意。
“四爷是不是老家亲戚”马皇后问。
“呃……这汤好喝,还有吗”朱元璋咕嘟咕嘟喝一口汤问。
在还没确定前,他不打算告诉马皇后朱四爷的身份。
……
玄武书院。
朱四爷一早来到这里,听韩宜可和郑士元读书。
他们读书,有助于他的修行。
现在的他还处于儒家‘蕴灵’境界,实际上就是养气修身,锤炼文胆。
微生守贱贫,文字出肝胆。
韩宜可和郑士元这两个寒门出身的读书人,就很有这方面的潜质。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他们声音朗朗,字句间透露出对君子的忠诚与坦荡。
朱四爷聆听间,仿佛感受到一股浩然正气在体内涌动。他闭目凝神,脑海中的气运天书随之光芒四射,似乎在与他们的读书声产生共鸣。
他猜想这样下去,或许用不了多久就能突破‘蕴灵’境,进入‘神官’境。
“帮主。”张定边急急过来,“漕运使司朱大人来了。”
朱四爷闻言,立刻意识到这必定与开春后的漕运事宜有关,于是毫不犹豫地站起身来。
他们随即离开了静谧的玄武书院,转而前往不远处的丐帮总坛。
自从原先的丐帮总坛被改建为玄武书院后,新的总坛便迁至了此处,与碧波荡漾的玄武湖更近了一步。
刚踏入总坛大门,便看见朱寿站在廊下等候,他抱拳行礼道:“朱大人,新年大吉啊!”
“四爷,给你拜年了。”
朱寿笑着回应,并指了指桌上的礼盒,“给你带点各地特产,都是各地漕运衙门送上来的。”
“客气。”朱四爷请他入座。
两人简短地客套了几句后,便切入正题,开始商讨新年漕运的相关事宜。
朱寿此次来访的目的与去年如出一辙,他仍希望借助丐帮的庞大船队来协助运送军粮和军械。
朱四爷对此自然是毫无异议。他心中盘算着,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打通各地的商道,为将来自己的商业帝国铺平道路。
等到沈万三进京之后,他便可以大展拳脚了。
“对了,最近得到个消息,胡惟庸上下联络,要对付四爷伱。”朱寿皱眉,“他们已经知道张定边在丐帮了。”
朱四爷瞬间明白了。
张定边原是陈友谅的太尉,曾经差点万军之中取元璋首级。
胡惟庸肯定要利用这点来陷害丐帮。
“看来,得做些准备。”朱四爷微微拧眉,心中已有计较。。
……
大本堂。
朱棣回来了,一副老大的做派。
“老二老三,知道昨晚小爷我去哪了吗”他老神在在的问。
“去哪了”朱樉急切问,“好玩吗”
一旁的朱棡虽然表面上装作不屑一顾,但实际上也悄悄凑近,竖起了耳朵。
朱棣压低声音:“去飞燕楼耍到半夜,啧啧,那里好玩啊,姑娘水灵,好吃的比宫里还多。”
朱樉和朱棡兄弟俩,两眼齐齐放光。
他们都是超过十岁的懵懂少年,知道飞燕楼是什么地方。
“父皇要是知道了,打断你的腿。”朱棡哼道。
“我就是和父皇一起去的,还有我师傅和常叔。”朱棣拍了拍自己胸脯,“全场小爷我买单。”
“卧槽,你哪来那么多钱”朱樉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