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海禁!朱四爷与朱元璋冲突(1/2)
第126章 海禁!朱四爷与朱元璋冲突
朱四爷喝口酒,沉思片刻问:“八郎,你觉得海禁能取消吗”
“那肯定不能!”
朱元璋哼一声,眼中寒芒闪过,“陛下禁海,那是有他考虑的。一帮什么都不懂的文臣还提倡跟前元时候一样,成立市舶司进行海外贸易,简直太愚蠢。”
朱四爷皱眉沉思。
他当然知道朱元璋为什么实行禁海。
“及张士诚、方国珍分据东南海上,而遗孽窜岛中,两浙、淮阳骚骚矣。”
大明初建,周边都还不稳。
张士诚和方国珍的部分余党逃到了海岛上,继续与大明为敌,甚至,有的还和倭寇勾结在一起,祸害大明沿海。
可目前朝廷还没有多余的力量去剿他们。
所以,朱元璋禁海,不让物资流落到这些人手上,这是朱元璋海禁的其中一条原因。
他禁海外贸易,实行严苛的“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尽快恢复生产。
至于海外朝贡,所谓的万国来朝,他朱元璋才不在乎。
朝贡贸易,吃亏的都是大明。
朱元璋更在乎实实在在的利益。
“八郎,你说我若是每年给朱元璋几百万两银子,他会不会特许我进行海外贸易”朱四爷问。
“几百万两”朱元璋两眼瞬间发光。
能不发光么
因为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2000万两白银左右。
“我跟你算笔账啊。”朱四爷放下酒杯道,“丝绸卖到大明内地是6两一匹,而卖到西洋是15两一匹,一来一回,就是9两银子,而6两银子本身还要赚钱。伱想想,如果是50万匹丝绸,起码得挣500万两。”
朱元璋深深皱眉,沉思一会道:“四爷,这账不是这么算的,你要看50万匹丝绸,需要多少蚕丝,需要多少桑户。”
朱四爷拧了拧眉,这个为他还真不大懂。
朱元璋猛饮一杯酒道:“大明的蚕丝历来由江浙供应,气候使然,江浙适合栽桑产蚕,你知道吗就是现在把江浙一半的农田改为桑田,也只会多产蚕丝一千万两,也就是说可以多产丝绸二十万匹。”
啪!
他顿了顿,猛怕桌子:“咱怎么会让百姓改农田为桑田,失去根本”
朱四爷被他这猛一拍,杯子中的酒都撒出去不少,瞪一眼:“关你屁事,你激动个啥你特么还能决定这事”
朱元璋尴尬一笑:“咱……这不气愤那些出馊主意的人么”
朱四爷缓缓点头。
他认为自己天真了,虽然自己有着现代的知识,但在这大明,有符合实际情况。
不对,我特么有什么现代知识蒸汽机都造不出来。
不过,或许能整个珍妮纺纱机,水利织布机。
要挣大钱,还是得靠海外贸易。
整个大明贸易公司,有着自己的无敌舰队,垄断全球。
“四爷,你发什么呆”朱元璋问。
“呃,做做白日梦。”朱四爷摆摆手。
“我跟你说的让你二徒弟修城墙的事,你考虑下。”朱元璋眨眨眼。
朱四爷坚决摇头。
朱元璋连续喝几口酒。
坑爹不好坑啊!
……
已经是春天。
柳丝垂翠,影婆娑,一片生机盎然之景。
玉宇琼楼,掩映于繁之中,宛如仙境。秦淮河碧波荡漾,映照着蓝天白云,美不胜收。行人络绎不绝,或踏青赏,或品茗听曲,好一派繁华盛景。
朱四爷和沈万三,朱棣正在梅园赏。
虽然梅已经没有了,但是园中其它的正盛开。
微风吹来,香扑鼻。
朱四爷跟沈万三说了丝绸的事。
“的确,若要产几百万匹丝绸,那需要扩大蚕丝的生产。”沈万三点头。
“这事还真不好办呀。”朱四爷皱眉。
“其实不仅仅丝绸,还可以卖布。”沈万三道,“不过需要向整个大明推广种植。”
朱四爷眼睛瞬间亮了。
对啊,大明能种植的地方就多了。
“不过当今陛下禁海。”沈万三苦笑,“师傅你想搞那个大明贸易公司,难啊。”
“谁说不是呢朱元璋是个农民,他想不了那么远。”朱四爷耸耸肩。
一旁的朱棣面色古怪。
父皇啊,你又被鄙视了。
啪!
朱四爷挥手在朱棣后脑勺一巴掌:“你一个人傻笑什么下午带你二师兄多溜达溜达,老夫要去一趟锦衣卫。”
“师傅你放心,我和二师兄已经是亲兄弟了。”朱棣点头。
朱四爷心中疑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