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老朱:在爹伤口上疯狂撒盐(1/2)
第130章 老朱:在爹伤口上疯狂撒盐
飞燕楼。
朱四爷径直来到顶层找赵璇蓁。
那熟悉的廊下茶座旁空无一人,只有缕缕茶香还残留在空气中。
“娘们,在吗”
朱四爷喊了一声,直接推开房门。
房间空空荡荡,软榻上,一个妩媚的女人独自坐着,正是魁飞燕。
“怎么是你”朱四爷感觉不对劲。
“长公主她走了。”飞燕嘴角流露出一抹妩媚的笑意,“奴家留下来等四爷你。”
“这就自爆了”朱四爷笑着走近。
他暗暗心惊,赵璇蓁竟然这么快得到了消息,提前走了。
飞燕轻盈地起身,如瀑布般的黑发随风飘动。她迈着优雅的步伐来到朱四爷面前,伸出纤细的手臂勾住他的脖子,妩媚的脸庞上满是挑逗:“四爷,你现在应该清楚我们掌柜的真实身份吧她可是大元王朝的长公主殿下哦。”
朱四爷双手环住飞燕柔软的腰肢,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知道了,伱们都是探马军司的人。那么,你为何不随她一起离开留在这里,难道不怕丢了性命吗”
飞燕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她紧紧搂着朱四爷,娇媚地笑:“奴家伺候四爷你这么久了,你忍心让奴家陷入险境吗再说了,奴家只是一个柔弱的女子罢了,哪里会是什么探马军司的人呢”
“她究竟去了哪里”朱四爷突然用力将飞燕紧紧搂入怀中,力度之大让飞燕不禁痛呼出声。
飞燕的眼眸中瞬间盈满了晶莹的泪,她紧咬住下唇,痴痴地凝视着朱四爷,那柔弱的模样令人心生怜爱。
“四爷,我不知道。”飞燕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的娇媚。
朱四爷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他低头注视着怀中的飞燕,声音中透露出寒意:“既然如此,那我就把你交给锦衣卫,让他们好好审问审问你。”
“长公主殿下说你不会那么做的。”飞燕整个人依偎在他怀中,“长公主说她还不会离开京城,若是你真能抓到她,她从此就跟了你。”
“嘿,这是挑衅老夫”朱四爷冷笑。
他一把把飞燕抱起,坐在软榻上。
飞燕靠在他怀中,霞飞双颊:“殿下喜欢你,不过,这是我猜的。”
朱四爷捏着飞燕的脸颊,眼中炽热:“爷现在火气很大,你知道怎么做吧”
飞燕俏脸微红,带着一抹柔情和娇嗔,娇弱无骨的身躯滑了下去。
嘶
朱四爷双手按着飞燕的香肩,大脑飞速运转,赵璇蓁会藏身何处呢
……
朱四爷急急离开飞燕楼,直接去了锦衣卫。
他告诉锦衣卫指挥使毛骧,赵璇蓁已经提前得到消息,跑了。
毛骧听后眉头紧锁,沉声道:“这不可能。京城周边的所有路口都已布下了天罗地网,若是赵璇蓁想要离开,我不可能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朱四爷闻言一愣,随即扶额一笑:“莫非那娘们真的还躲在京城的某个角落里,等着老夫亲自去找她不成”
“我会立刻命令锦衣卫全城搜捕,一定要将赵璇蓁找出来。”毛骧沉声道,“同时,你的丐帮弟子也可以出动,我们双方联手,必定能够将她揪出。”
朱四爷点了点头,随即似笑非笑地问:“那锦衣卫会如何处置飞燕楼呢毕竟那里是赵璇蓁的藏身之处。”
毛骧微微一笑,摆手道:“四爷放心,飞燕楼是你的产业,自然归您所有。既然赵璇蓁已经逃离,那么留下来的人或物,对她来说都已经是弃子,没有什么价值了。”
听到毛骧的回答,朱四爷满意地笑了起来。他之所以故意这么问,就是为了确认锦衣卫对飞燕楼的态度。
“那么,我们即刻分头行动。”朱四爷果断地一挥手
他随即迅速离开了锦衣卫,直奔丐帮总坛而去。。
而毛骧则是匆匆进宫,他知道,这件事牵涉重大,必须立刻向陛下禀报,尤其是其中还涉及到了朱四爷。
来到文华殿,皇帝朱元璋正在批折子。
“陛下,审问探马军司,有新情况。”毛骧禀奏。
毛骧言简意赅地将整个事件的经过和细节一一讲述给朱元璋听。
朱元璋听后,眼中寒芒闪过:“那赵璇蓁竟然是大元的长公主,这倒是让咱意外的很。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软弱无能,倒是有个厉害的妹妹。”
毛骧没想到皇帝会这么评价赵璇蓁,继续禀奏:“陛下,臣和朱四爷已经部署下去,定能把赵璇蓁抓到。”
“你办的很好。”朱元璋点头,“毕竟是北元长公主,你们抓人不要伤了她。”
“臣遵旨。”毛骧颔首。
“还有,孩子失踪案怎么样了”朱元璋问。
“已经知道凶手是谁了,是那地宗的宗主玉清子。”毛骧道,“这还是四皇子在灵隐寺发现的,可惜了,我们锦衣卫去搜捕的时候,玉清子逃了。”
其实朱元璋早已知道此事,不过他并未责怪毛骧。
“全力追捕,这事你要放在首位。”朱元璋沉声道,“抓赵璇蓁,你可以交给朱四爷。”
毛骧没想到皇帝如此关心孩子失踪案,当即颔首领命。
……
毛骧恭敬地退下后,朱元璋正准备继续批阅奏折,这时太子朱标走了进来,手中紧握着一封信件。
“父皇,凤阳来信了。”朱标恭敬地行礼道,“六九伯已经启程,预计不日即将抵达京城。”
朱元璋闻言眼中闪过惊喜:“好极了,咱也正想了解了解凤阳的情况如何。”他顿了顿,继续吩咐道:“你准备一下,到时候亲自去迎接你六九伯。”
“儿臣遵旨。”朱标恭敬地领命。
朱六九虽然算是朱元璋的同族大哥,但他之所以深受朱元璋敬重,并非仅仅因为这一层关系。更重要的是,在朱元璋遭遇困境、父母大哥相继离世却无处安葬之时,是朱六九伸出援手,慷慨赠予一块宝地,让朱元璋得以让亲人入土为安。
朱元璋忽然想起一件事,问道:“对了,你六九伯的儿子朱桓不是在定远县做县令吗他表现如何”
朱标回答道:“儿臣曾去吏部查看过,朱桓堂弟考级成绩优异,表现十分出色。”
“很好。”朱元璋满意地点头,“让他在地方上再锻炼几年,届时调进京城来辅佐你。”
朱标含笑点头。
朱元璋很期待朱六九尽快进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