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懊恼(1/2)
第173章 懊恼
“别这么客气,我那边暂时忙完了,过来看看你。”
杨卫彪把人领回后,其实一直没动过手,主要也在纠结要不要在招惹一个。
但都带回来了,没道理便宜了别人。
就郑娟家里这情况,也唯有他才把握得住,如此就当仁不让了。
“嗯!”
郑娟也发现杨卫彪不是坏人,不然哪能等到现在也没碰她。
到了院里落座后,杨卫彪就说:“你的工作我已经安排好了,这附近街办有一个商店,你去当个售货员,旱涝保收的。
到时候把伱老娘接过来,让她到店里打杂,也能帮衬你。
加上店里时间自由,你弟弟送到盲人学校后,你也能照顾得过来。
还有,这小院你先住着,合适的时候我会以你的名义买下来。”
“谢谢杨主任,你今儿就不走了吧。”
郑娟对这样的安排很满意。
“呃,晚点还得走,今晚上有个重要的会议。”
他倒是想留,可已经答应了于海棠。
“嗯!门锁了。”
郑娟有些不好意思,但早就做好了心理建设。
“好!”
杨卫彪也已经想好,也就不纠结了,他付出这么多,总得有收获。
郑娟的人品没问题,年龄也不大,若真能好好跟着他,多年后,或许也能有名分
时光匆匆,岁月如歌!
转眼到了一九七零,这年杨卫彪三十五岁了,其实还是少年郎。
棒梗今年十五岁,卡在了一个尴尬的年龄,先不说有没有工作岗位,这年龄都不够安排。
街道那边盯着棒梗也不是一两年,从去年开始,就想让棒梗下乡,也就秦淮茹死活不答应。
为这事,秦淮茹求了杨卫彪无数人,什么都认了。
杨卫彪无奈,打了招呼,但也只拖了一年,到了今年就算他不想棒梗下乡,都没办法。
“秦淮茹,棒梗去插队也就几年时间,转眼就过去了。”
然而杨卫彪却知道,棒梗这一去,至少得六年才能回来,那时候都二十二岁了。
“可是,我舍不得棒梗啊。”
秦淮茹做了那么多,不就是为了棒梗吗。
“舍不得也不行,这是街道的政策,这样吧,我活动一下,给他送个条件好点的地方。”
杨卫彪也就这么一说,就让棒梗按照原本的轨迹线去发展就是了。
“卫彪,谢谢你。”
秦淮茹也只能认了,怪只怪棒梗运气差,要是在大一岁,她就是磕头也要让杨卫彪给安排一个岗位。
“妈,你就甭担心了,插队多好玩,我同学们都去了。”
棒梗却很兴奋,插队还不是玩儿。
贾张氏不知道何时凑了过来,凄苦说:“棒梗,你这一去,回来怕是见不到奶奶了。”
“哪能啊,我出去玩了,明儿就得处罚呢。”
棒梗没心没肺,一溜烟跑了。
杨卫彪就在房间里,这也不能算是被堵门,因为刚棒梗也在。
“杨主任,你要不再跟秦淮茹商量商量棒梗的事。”
贾张氏尽量让自己显得和蔼一些。
“成!这是大事,插队也分好坏。分到好的地方,不缺吃喝,待几年就能回来。
要是分到条件艰苦的地方,那可老受罪了,能不能回来还两说。
贾张氏,你在门口守着,免得人说闲话。”
杨卫彪想试探一下看行不行。
“好好,我在门口守着。”
贾张氏说着就伸手把门拉了过来。
秦淮茹惊讶的说:“卫彪,这不好吧,贾张氏那人万一……”
“没有万一,有棒梗在。”
但话虽如此,杨卫彪还是把门给反锁了,当即就把秦淮茹给办了。
等他打开门,见贾张氏果然守信,一直在外边守着。
“贾张氏,我跟你儿媳妇商量好了,等过年棒梗肯定能回来。”
“谢谢,谢谢杨主任。”
贾张氏得到了准话,觉得也就几年,她能等,到时候棒梗也长大了,能养家了。
“行,我到街道去一趟。”
杨卫彪当即就走了。
贾张氏在门口待了一会,还是走了进去,只见秦淮茹正在整理屋子。
“秦淮茹,你岁数不小了,今年都三十七,为了棒梗,你得把杨主任哄好了。
我会替你把门,没人能坏了你的好事。”
贾张氏可不傻,商量什么能一呆就是一个多小时。
“知道了!”
秦淮茹都没看贾张氏,当然防贼一样,现在还不是把她卖了。
“你知道就好,只有棒梗出息了,以后才有人给你养老。”
贾张氏又说了一阵,才离开。
这两年她在院里一次都没闹过,就想在这里守着,等棒梗回来。
第二天棒梗带着行李,在众人送别下,光荣的上了卡车插队去了,运气不错,没给分到北大荒。
而是去了下一面的一个村庄,不至于真给饿死了。
同去的还有大壮,这倒霉孩子虽然比棒梗大,可也没能落下工作,小学文化太低了
不仅是四合院,大片区的孩子都少了。
一时间让各个院里清静了许多。
杨卫彪遵守了迟到的承诺,跟于海棠扯了证,也不想折腾了。
这事只有很少的人知道,他在于家办了一桌酒席,其实就自己家人吃。
于父于母也没想到,兜兜转转,女婿竟然又回来了,只是换了个女儿。
当初于父就看出了小女儿对女婿有想法,没想到会等到现在。
“爸妈,以后我不会让莉莉和海棠受委屈的。
等海棠怀上之后,我就找个理由把她外调出去,先低调几年,到时候在公开。
最近这段时间海棠就住四合院,我也方便。“
杨卫彪也不管什么道德了,很快于海棠搬到了四合院跟于莉一块住。
这院里少了许大茂,被调去了螺纹钢厂,刘海中今年退休,还在发挥余热,一天天都在厂里。
不到俩月,于海棠就怀上了,杨卫彪感觉他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当即就安排起来,明面上于海棠是调去了别的厂,实则是修了长假。
被他安排在京城一个院里养胎,于莉也跟过去陪着。
这年易中海、刘海中相继退休了。
整了许大茂的刘海中,把握住了,到退休都没出事,稳稳当当的拿到了干部身份。
杨卫彪都觉得惊讶,没想到最后刘海中还过好了。
算起来,当初刘海中跟他的过节最少,这些年多次被他忽悠扛雷,能有这结果,倒也正常。
只是最后能不能把握得住,还很难说。
在刘海中离职后,刘光天上来了,继续在厂里给杨卫彪当刀,指哪打哪。
易中海在退休后也更加安分,虽然还顶着一大爷的头衔,但在院里已经不管事了。
转眼又是两年过去,到了一九七二,这年聋老太太过世。
杨卫彪想了想,随了二百块钱,就当是给娄晓娥出的,老太太再怎么说,对娄晓娥还是很好的。
这让他在院里再次立住了人设,这么多年物价就没变过,也就定量渐渐恢复,主食没那么缺罢了。
为啥因为下乡插队的人减少了口粮,而收上来的公粮却不减,此消彼长,自然就不同了。
“卫彪,你看老太太没了,贾张氏该怎么处理”
易中海出声询问,这事他不表态了,就看杨卫彪的想法。
到了这份上,他也管不了贾张氏,退休之后,他的收入降低,年龄大了,地位也大不如从前。
就在这时贾张氏找了过来,点头哈腰的说:“杨主任,我刚跟白晓红说好了,这房子让我在住个两年,暖暖人气。”
“行!既然是白晓红的房子,就让她做主,我没意见。”
说实话,让贾张氏继续住这里也好,不然老太太刚走,有点瘆得慌啊。
贾张氏现在是真老实了,留着给他当看门人,但也就这两年,秦淮茹年龄大了,可以退居二线了。
时光如流水一般!
两年一晃而过,贾张氏没能等到棒梗回来,在寒风中搬出了大院,但也是运气好,聋老太太过世,腾出了名额。
让贾张氏终于申请到了低保户,每月能领五块钱,吃不好,却也饿不死。
但如果要租房子就不够了,为此贾张氏也回到了大通铺,隔几天就会到四合院来问棒梗,奈何棒梗哪有那么容易回来。
一九七六,开春!
这年杨卫彪四十一岁了,留了胡子,大叔的成熟魅力扑面而来,加上当了近十年的会委主任,自带着一股子上位者的气势。
但他知道,该做出选择了,要么调离轧钢厂,要么就要抓紧时间谋划顶锅的人。
不然真等到十月到来,他就完了,解释不清楚的。
“杨主任,您找我啊!”
许大茂风尘仆仆的从分厂赶过来,这些年在螺纹钢厂倒是混得不错。
"坐!”
杨卫彪给发了一支烟,等点上了,他斟酌着说:“大茂,我有意调任钢铁厂,在往上追求进步。
轧钢厂这边,我是到头了,顶天了也就是十三级,上面也没人,升不正了。
最好的情况就是在这位置上退休,或许等年龄大了,跟之前的杨厂长一样,被人给整下去。
所以啊,我打算急流勇退,到那边先干老本行,当个食堂、兼办公室主任。
等熟悉之后,在给活动上位,你觉得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