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唐明相继变(1/2)
华山上,鹿尘看向了大唐内部波折,一应消息,无不让人心惊胆战。
大唐内,女帝武曌,之所以先后和孙府、金钱帮、龙鹰、少林、慈航静斋、罗刹魔教、神水宫等势力会面,是因她经历了数次刺杀。
这就罢了,谁都知道她是世所罕见的一代女帝,也是武功通玄的武学宗师。
其实自她上位以来,各种势力的刺杀接连不断。她也大概能够知道那些人的来历去向,无非李唐皇室旧部、上位时招惹仇人、国内外觊觎皇位者、武林门派、魔门残余而已。
什么王皇后、萧淑妃、琅琊王、韩王、鲁王、越王、范阳王、霍王……
当然也少不了儿子李弘、李贤、李忠、李上金、李素节。
甚至还有武家的兄长、外甥等等。
她是货真价实的称孤道寡之人,自己所有的亲信亲戚,李家武家,全得罪光。
不过,武曌练功练得走火入魔,也自以为根本不需要这些亲人、朋友、后辈、晚生。他们有些死了,有些剩下余孽,对她怨恨,怀有杀意,她是一点儿也不在乎。
这些刺杀者幕后的人,也未必真期待刺杀能够成功,怕也只不过是想要试探她的武功虚实而已。
果然,那些刺死无一例外,均被她以神功镇下赐死。
令人没想到的是,据传她最为信任也最为警惕的狄仁杰,亦在这次变乱之中,遭受了几次刺杀。
虽然仍然未能成功,但也让女帝勃然大怒,招见朝堂,肃问百官。
武曌现在练功,已经是混同一片,不分彼此,魔既是佛,佛既是魔。
但归根结柢,她一开始以魔门两派六道的神功为底,练就采阳补阴、阴阳和合的秘术。
是以,她有诸多面首,三宫六院,不啻于一般男性帝皇。什么薛怀义、张昌宗、张易之……都深得恩宠。
但老实说,在她内心深处,一切男女交媾,只是为了练功成道,对于这些个脂粉打扮的男人,并无任何好感。
要说朝野之间,最得她尊重及信赖的,仍属狄仁杰。
因为这是国之重臣,有才能,有胆魄,最难得之处在于,既能不卑不亢,亦能为国为民。
这样的人,就算偶尔对她不敬,亦令她不胜欢喜,只怕少了,不怕多了。
所以武曌震怒。
这些乱臣贼子,从前可没有这般放肆的。
是否朕多年以来,谋划尊位,使得疏于政事,太过温柔,以至于他们竟然得寸进尺
她本就是个唯我独尊的性子,又练成白莲教的秘密神功,正如董天宝要成为真武大帝一般,她也打定主意,要成为无生老母。
无生老母是开天辟地的大神,掌管三界,主宰十方,是万灵之圣,万物之母。
怎能受到如此侮辱
鹿尘这边得到的消息,是她与这些势力会面之后,便开始杀人。
在朝堂上,就直接以魔功当场杀死十九位涉嫌与刺杀一案有关的官员。
自古以来,还从来没有像她这种直接在朝堂上杀官员的皇帝,真是百官胆寒,万民生惧。
这种开创举措,倒是让鹿尘不禁感慨:这个世界总有人是疯婆子,邀月你放心安息吧。
在民间,更是四下调兵遣将,对付魔门。
第一个瞄准的,便是阿修罗魔教在大唐的分支,西方罗刹魔教。
阿修罗魔教,正是三大魔教之一,与“大明尊白莲教”“圣门两派六道”齐名于世,随佛东传,开枝散叶。
它在大明大唐大宋,均有支脉,又分化为了三支。
大宋地域,便是公子羽这一派,练的是“天地交征阴阳大悲赋”,多年来一直被魔功所生的“人工武学智能”把握。
大明地域,则是当年的魔刀仇小楼,后来一身功力,连同魔刀“小楼一夜听春雨”,具传给了丁鹏,已全给融入青龙会中了。
两大魔教分支,均是烟消云散,不复昔日的荣光。
唯有大唐地域,由白发魔女玉罗刹练霓裳掌握着的西方罗刹魔教,当年支持武曌上位,便是有她一手,因而乘上东风,发展得甚是迅猛,极为昌盛。
武曌后来颁布灭魔令,反水圣门两派六道时,亦单独把罗刹魔教拿出来,详解此魔非彼魔,令人切莫张冠李戴。
由此可见,双方的关系,本来是如胶似漆。
没成想,武瞾早就知道,罗刹魔教和一些乱臣贼子眉来眼去,自己遭受刺杀,本来就有她一份儿,只是长久以来,按捺不发。
从这角度来看,她显然又和邀月不一样,她们疯起来的时候,石破天惊,大体相似。
但是武曌之胜,在于又有一些阴谋家、政治家的味道,能够控制得住自己。
总之,她此番突然袭击,打得练霓裳一个措手不及,整个罗刹魔教,居然就这么毁于一旦。
四大名捕的消息情报事后勘测,原来练霓裳早就中了计,教中被安插了内奸。
练霓裳手下,有魔教四大天王,分别唤作孤峰天王布达拉,爱欲天王班察巴那,金尊天王多尔甲,莲丹天王碟儿布。
尤其是其中的孤峰天王布达拉,乃是个年纪轻轻、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儿。
练霓裳年轻的时候,好似在大明受过情伤,布达拉因像极了她以前,深得她的宠爱,休说武学尽传,无一私藏,便是连罗刹教教主的位置,亦想授她。
结果未曾想到,这位布达拉的真实姓名,乃是上官小仙。
上官小仙,当然是个无名之辈,但偏偏她的父亲是上官金虹,武曌在江湖上最信任的合作对象,她的姐姐是上官婉儿,武曌在庙堂里最宠爱的女官。
上官一家,根本与武曌进退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武曌下了这一步棋,难怪练霓裳会输。
不过,她虽败而未死。
据传在授首之际,又有罗刹教中的几位同辈份长老,前来相救,也是险象环生,居然从武曌手下求出一线生机。
这些人的武功,居然各个不下于练霓裳,在罗刹教中,亦属于传说中的人物。
他们是快活王、石观音、大欢喜菩萨。
连同玉罗刹,他们是罗刹魔教上一辈的四大天王。
原来,罗刹教也懂得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道理,早早防备了武曌一手,制定了种种战略。
当年玉罗刹上位之后,她的任务便是坐镇大唐,投资武曌,扩散罗刹教的影响力。
至于其他三大天王,则各自远赴他处,形如狡兔三窟,也有生机。
快活王在玉门关外、楼兰古城潜伏,麾下形成酒色财气四大使者。
石观音则在域外沙漠,成为了龟兹国女后,在沙漠之中形成一方气象。
大欢喜菩萨则在关外建立大欢喜宫,也是一方枭雄霸主。
这些人一旦齐聚起来,还有王怜、无、五毒童子之辈的加入,势力之大,怕不逊色于西夏、吐蕃这等国力。
据说在关外,他们作威作福,荣光加冕。有些域外愚民,甚至将他们赞颂为神,宣扬他们的神通法力。四大天王,倒也乐得如此,久而久之,刻意渲染传播,形成了“四神”说法。
大欢喜菩萨人称纳垢,快活王唤为奸奇,石观音乃是色孽,玉罗刹是为恐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