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西域一统(2/2)
直到五月初的一天,探马来报,在他们的东北方向,出现了一支新的部队,全部是具装骑兵,大约两万人。这让康居和大月氏大吃一惊。
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对方是具装骑兵,也就是有盔甲的,和乌孙大宛这种近乎裸奔的轻骑相比,战力高下立判。
但是他们也搞不清楚对方的意图,因为对方也不主动进攻,也不和他们联系。只是若即若离的跟着他们。康居国王穆斯塔法和大月氏女王瑞丽思商量了以后,决定派个使臣过去。
没想到对方直接拒绝见面,告诉他们,“大夏天兵已到,速速退出乌孙国土和大宛国土,否则必然会遭到大夏军的进攻!”
穆斯塔法和瑞丽思怎么可能答应,正想把出去搜寻、攻击乌宛联军的部队撤回来,瑞丽思接到了国内传来的消息:“一支西域联军出现在大月氏边境,甚至开始进入大月氏国土了。人数大约在五千人以上。”
瑞丽思这下头疼了,除了她带出来的部队,大月氏的精锐部队大多在西部边境防御帕提,虽然他们前些年打败了咸度的军队,把咸度赶到了海边。
可是咸度人根本不善于战斗,地方又穷,无法给他们提供兵源。这样一来,他们的东面几乎无人防守,只有一些小部落。
不得已的情况下,瑞丽思只能抽调一万人部队回防本土。这样他们联军数量就下降到三万多人,已经没有多大优势了,正想后退的档口,在他们的东面又出现了一支大夏的军队,人数也在两万上下。这样他们等于是陷入了三面包围。情势急转直下。
穆斯塔法和瑞丽思不得已只得向南退却。这时候乌宛联军和大夏的军队却展开了进攻!大月氏和康居联军大败,不仅丢掉了已经占领的乌孙和大宛,甚至还被攻入了本土。
康居国首先扛不住了,派出使臣媾和,紧接着大月氏也派出使臣讲和。最后在李辰的主持之下,大月氏和康居不得已对大夏、大宛、乌孙赔款、割地之后,签订了的城下之盟。
这场历时五个月的战争落下了帷幕。大月氏和康居,以及大宛乌孙四国算是元气大伤。
大宛和乌孙两国反复和李辰商量,最终李辰同意留下五千人马分驻两国,对大月氏和康居形成威慑。
大月氏和康居也不得不接受了被两面夹击的现状。为了改变这个不利的态势,两国派出使臣向大夏服软臣服。每年向大夏进贡称臣,并且在保证不进入西域的条件下,换取了大夏不首先进攻两国的承诺。
随着战争的结束,西域再次恢复了宁静。但是,这场战争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大夏的威名远播,西域诸国开始重新评估与大夏的关系,而大月氏和康居则在战败的阴影下,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外交政策。
李辰在战后并没有立即返回长安,而是继续在西域的出使,巩固大夏的影响力。他知道,战争的胜利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要将西域纳入大夏的版图,使之成为帝国的屏障和财富来源。
在李辰的主持下,西域三十六国的首领被召集到了一起。他们见证了大夏军队的强大,也感受到了大夏的宽容。
李辰向他们阐述了大夏的意图:不是征服,而是合作。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提供农业生产的技术支持,加强贸易、共同防御外敌等,旨在让西域诸国感受到归附大夏的好处。
西域诸国的首领们在经过一番讨论后,纷纷表示愿意接受大夏的领导。他们知道,背靠大夏这棵大树,不仅可以获得安全保障,还可以享受经济上的好处。
大夏在西域的中心,龟兹国的旁边,新建了一座乌磊城,成立了西域都护府,在玛纳斯河谷设立庭州,成立了庭州都护府。西域正式成为了大夏的一部分。
在处理完西域的事务后,李辰开始着手加强与乌孙和大宛的军事合作。
他知道,只有保持足够的军事存在,才能有效遏制大月氏和康居的野心。在李辰的建议下,大夏在乌孙和大宛建立了军事基地,定期派遣军队进行轮换,确保这一地区的稳定。
同时,李辰也没有忽视与帕提的关系。他通过使者与帕提进行了接触,表达了大夏愿意和平共处的意愿。
帕提在知道了大夏以极小的代价摧枯拉朽一般的击败了大月氏和康居联军,实力展露无遗之后,双方在经过一系列的谈判后,达成了一些初步的协议,包括相互通商,互派使节,互不侵犯等一系列条约。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域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大夏的军队在这一地区的存在,使得大月氏和康居不敢轻举妄动。
西域诸国在大夏的帮助下,也开始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商队往来不绝,新的城镇拔地而起,一片片绿洲在沙漠中绽放。
通过勘测,在墨山县发现了一个很大铁矿,于是墨山县成为了继宜阳铁矿之后又一个炼铁基地。西域彻底摆脱了青铜时代。
大夏也终于将东西南北的敌人,能消灭的消灭了,能同化的同化了。西域,北狄,百越,都已经回归了。此时的大夏,无比强大!华夏一统!
(第九十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