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联盟风云起(1/2)
全球创新联盟的新闻发布会结束后的第三天,我们迎来了首次联盟理事会。
会议室里,来自全球各地的科技巨头齐聚一堂。techlean的史密斯、德国西门子的施密特、日本irai的田中社长...每一个人都代表着一方科技重镇。
\"林先生,\"施密特开门见山,\"我们都看到了星睿科技最新的动作。他们正在联系一些二线企业,试图组建对抗联盟。\"
我轻轻抿了一口咖啡:\"让他们去吧。在全球科技创新的浪潮中,没有真正实力的联合,最终只会是昙花一现。\"
\"说得对,\"田中社长赞同道,\"但我们也要未雨绸缪。这次理事会,就是要确定联盟的具体运作机制。\"
我站起身走到投影屏前:\"各位,在正式讨论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个观点。\"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过来。
\"成立全球创新联盟,不是为了对抗谁,而是为了共同推动全球科技创新。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开放、共赢的生态系统。\"
\"很有意思的观点,\"史密斯若有所思,\"你是说,我们要以开放姿态,欢迎更多企业加入?\"
\"没错,\"我点点头,\"但前提是,他们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过硬的技术实力和真诚的合作意愿。\"
这时,季雪推门进来,递给我一份最新的数据报告。
\"比如说,\"我翻开报告,\"就在过去的七十二小时里,已经有超过二十家具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主动申请加入联盟。其中不乏一些特定领域的'隐形冠军'。\"
\"那星睿科技那边...\"有人提出疑问。
\"他们的所谓'对抗联盟'已经出现了裂痕,\"我露出胸有成竹的笑容,\"因为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企业都看得明白,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正说着,何俊匆匆走进来:\"林羽,大消息!星睿科技的合作伙伴,新加坡的达阳科技刚刚宣布退出他们的联盟,转而申请加入我们!\"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惊呼。
\"这才是真正的市场选择,\"我平静地说,\"接下来,让我们开始讨论联盟的具体章程吧。\"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我们深入讨论了联盟的组织架构、技术标准、利益分配等核心问题。每个成员都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合作诚意。
\"关于技术创新中心的选址问题,\"施密特提出,\"我认为应该在全球设立多个研发基地,形成协同效应。\"
\"同意,\"我补充道,\"我的建议是:欧洲设立人工智能中心,亚洲设立芯片研发中心,美洲设立软件创新中心。每个中心都发挥所在地区的优势资源。\"
\"那leadership怎么安排?\"有人问道。
我看了看在座的各位巨头:\"采用轮值制。每个成员都有机会主导某个领域的创新方向。这样既能调动各方积极性,又能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