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创新论坛(1/2)
全球创新周的第三天,创新论坛如期举行。为了体现\"开放创新\"的理念,我们特意选择在一片开阔的梯田边搭建会场。远处层层叠叠的梯田,恰似一个天然的创新阶梯。
\"准备得怎么样了?\"我问正在调试设备的何俊。
\"都oK,\"他竖起大拇指,\"我们还在每个座位上都配备了同声传译设备,确保各国代表都能无障碍交流。\"
季雪走过来,手里拿着最新的发言名单:\"林羽,你看看这个变化。原本持反对意见的几位专家,现在都主动要求提前发言。\"
我扫了一眼名单,笑道:\"看来这两天的活动确实改变了很多人的看法。不过,让他们继续保持批评的视角也很重要。创新不是一边倒的赞美,而是需要不同声音的碰撞。\"
九点整,论坛正式开始。首先发言的是一位来自哈佛大学的农业经济学教授。
\"昨天的实地考察让我深受触动,\"他说,\"过去我一直认为,农业现代化就是要完全摒弃传统方式。但现在我明白了,真正的创新是要在保留精华的基础上,实现超越。\"
接下来,一位非洲的农业专家分享了他们的失败教训:\"五年前,我们也试图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但因为完全否定了传统经验,结果不仅损失惨重,还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现在看到'羽队'的做法,我终于明白我们当初错在哪里。\"
正说着,一个意外的插曲发生了。一位来自印度的老农民举手要求发言。
\"请讲,\"我立即示意工作人员送上话筒。
\"我想说的可能有点不一样,\"老农民操着浓重的口音说,\"大家都在谈创新多么重要,但我想说的是传统的价值。\"
会场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认真听着。
\"我们家族种了几百年地,积累了很多经验。比如看蚂蚁搬家预测天气,观察植物生长判断土壤状况。这些都是祖辈用生命换来的智慧。\"
他顿了顿,继续说:\"但我之所以支持'羽队'的创新模式,正是因为他们尊重这些传统智慧。他们不是要消灭传统,而是要让传统焕发新生。\"
掌声响起,经久不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