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瞧我把大明朝都弄成啥样了 > 第115章 各抒己见

第115章 各抒己见(2/2)

目录
好书推荐: 斩神裁决,天赋低却能极道加点免费阅读 开局晋升亲王,一念破境大宗师免费阅读 没用的主角?那我为什么是主角免费阅读 穿越阿斗,相父这把咱能赢免费阅读 末世:反派不想吃主角软饭免费阅读 空条承太郎攻略综漫世界免费阅读 崩坏之终焉之子免费阅读 家族覆灭战神归来复仇免费阅读 开局反杀命运,系统教我花式败家免费阅读 我的世界我来宠免费阅读

孙承宗想把周宁招至麾下慢慢培养,谁知这才刚做到九品小吏,就被御史给盯上了,那往后还不知道会遇到多少糟心事。

御史言官都以参劾高官为荣,能参倒一名高官比升职加薪还开心,那是足以扬名立万的事迹,因而低级官员的过失一般很难进他们的法眼。

可周宁才区区九品,严格的说还没入流,就招惹上了御史,以后要升官只怕倍加艰难,以至于让堂堂帝师都觉得有点头疼。

而今王化贞的急递中再次出现了周宁的名字,虽然只是夹在鹿善继和徐光启之后,那也同样容易被御史找茬儿,还是改一改吧。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各衙门和地方上呈的公文一般都先送到内阁,阁臣阅览后可以在原文上添加处理意见或内阁的建议,又将改过的公文转呈司礼监。

司礼监将公文呈给皇上御览,由皇上给出最终决定,然后秉笔太监根据皇上的意见用红笔作出批示,再将改好的公文誊抄一遍,交给掌印太监盖章生效。

在公文上添加意见或建议的行为叫作拟票,改好的公文叫作票拟,秉笔太监加注批示的行为即是批红,之所以必须在原文上改是为了让皇帝了解具体的实情,不致遭受蒙蔽。

不过内阁与司礼监若是相互勾结,那皇帝便看不到朝野内外的真实情况了,比如张居正和冯宝这样的组合就能办到。

王化贞的书信在阁臣间传阅完,大伙儿开始逐一表态。

朱国祚是无党派人士,他能入阁全靠光宗朱常洛的提拔,而今在一众阁臣中属于打酱油的角色,便率先表明态度:“若能自给自足生产红夷大炮自然是好事,不过引进葡夷的工匠是否也要封匠官?”

封不封匠官关系到朝廷制度要不要开先例,以前只有藩属国朝鲜人能入朝做官,大明还未曾吸纳过从海上来的洋夷为官。

朱国祚管着礼部,便从礼部的角度出发说事,别的用不着他操心,他也懒得过问。

刘一燝道:“无妨,匠官不涉朝廷根本,封与不封都说得过去,只是筹建铸炮厂的所耗不菲呀。”

韩爌皱着眉头附和了一句:“要建炉采矿,还要雇佣工匠,这些算下来少说也得七八万两银子,若再加上其余辅料的采购,恐怕没有十几万两银子办不成此事。”

孙承宗微微颔首道:“十几万两银子只是开了个头,后续还需要承担一笔长期开支。不过若能守住广宁,那倒也值得。”

朝廷每年要在辽东投入二百多万两军费开支,这还没加上杀敌的赏银和阵亡将士的抚恤金,可几座重镇却已经丢得差不多了,仅剩一个广宁能作为明军在关外的立足点。

若广宁再被女真人夺了去,帝国的东面就会承受更大的军事压力,每年要支出的军费必然也会大幅增加。

如果再多花十几万两银子就能守住广宁,那肯定很划算。

既然是国土之争,成本就是次要问题,一切能想到的法子都应该用上,江山社稷岂能用银子来衡量。

问题是银子从哪儿来?

目录
新书推荐: 人在箱庭,从落地成神开始免费阅读 重生后再也不当破碎的他免费阅读 文明试炼:从华夏永昌开始免费阅读 我真的是正经法师啊免费阅读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免费阅读 华娱之摄影系大导免费阅读 太子无敌免费阅读 玄德至水浒免费阅读 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免费阅读 那年那景那些人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