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三国:我不是刘封 > 第193章 汉魏罢兵,刘备入长安祭祖(6k)

第193章 汉魏罢兵,刘备入长安祭祖(6k)(2/2)

目录
好书推荐: 港综:重生怒火,从监狱开始崛起免费阅读 重生:我爸太听劝了免费阅读 重生2014:大国科技之巅免费阅读 剑圣:修炼有什么难的?免费阅读 不做老实人免费阅读 你是我的独一无二呀免费阅读 宠妻如命,废材妃逆袭记!免费阅读 我爹是宋江:宋江私生子传奇免费阅读 我唱歌要命,妖魔鬼怪快离开免费阅读 你好,心上人免费阅读

越来越强的刘备,越来越弱的孙权,诸事缠身的曹丕,也让曹彰“幸运”的躲开了“暴毙”的灾祸。

见夏侯尚怀念曹彰,徐晃闭口不语。

曹魏宗室内部的事,夏侯尚可以议论,徐晃可没这个资格掺和。

等夏侯尚怒气渐消后,徐晃才徐徐开口:“陛下既已决定撤兵,我等遵诏即可,将军可先行,我引兵断后。”

事已至此。

再气也无可奈何。

夏侯尚叹气。

于城中张贴告示。

曹丕这次没有用强行迁走宛城全部士民的方式。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刘备在城外虎视眈眈,强迁士民那就是在给自己寻不痛快。

万一刘备来一句“曹贼祸民,众将随朕击之”,这出兵理由也有了:不是刘备不守信用,是你曹丕的部下害民啊!

故而。

曹丕这次只让夏侯尚和徐晃,张贴告示,让宛城士民自愿离开。

虽然不是人人都愿意跟着曹丕,但也不是人人都愿意跟着刘备。

不外乎。

利益所趋,各有选择罢了。

刘备也没阻拦宛城的士民,愿从汉者自然会从汉,不愿从汉者勉强也无用,反而还会坏了名声。

数日后。

刘备军入宛城。

历经战乱的宛城,城内的士民其实并不多。

几年前侯音叛乱,就被曹仁来了一次报复性的“屠杀”镇压。

多为诸县强抢入内的士民、流民、散户等等。

夏侯尚和徐晃离开宛城时又带走了一批不愿留下来的,整个宛城留下来的士民满打满算也不到两千人。

要知道。

昔日天下未乱时,南阳人口五十二万户,两百多万人,宛城又曾为郡治,商遍天下,富冠海内,少说也得有十万人。

后因黄巾之乱以及袁术、孙坚、刘表、曹操反复争夺而逐渐衰落,到了现在,竟凑不到两千人,大半还是老弱病残!

衰败如斯,令刘备也不由叹息。

曹操曾有句“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有的人说是曹操在感慨世道艰难,也有的人说曹操是在为“杰作”而自嘉。

不论是何种看法,都描绘出了战乱时代的残酷。

曹丕舍得放弃宛城,其实也有这个原因。

只要徐晃夏侯尚等人撤回来了,丢个宛城也不会伤筋动骨。

由于宛城过于衰败。

刘备并未在宛城留太多人。

仔细斟酌后,刘备改襄阳太守赵云为南阳太守,引兵两千,暂治宛城。

原本刘备是想留张飞的,考虑到张飞不恤小人的秉性,未必会善待因战乱而受苦的百姓,斟酌后改为赵云。

为协助赵云治理南阳诸县,刘备又自襄阳和新城抽调了部分官吏暂入宛城。

随后。

刘备将大军撤回了襄阳,以减少粮食和役夫压力。

等处理了一应杂事后。

刘备这才带着白毦兵,走武关前往长安。

虽然以目前的局势,长安不适合迁为都城,但长安作为汉室旧都,刘备这个新天子自然也得去一趟旧都的。

迁都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政治需要,还有经济需求和军事需求。

迁都长安,能提高刘备的政治声望。

然而以关中地区的目前的人口,养不起众多的官吏和将士。

再加上潼关还在曹丕手中,潼关距离长安又不远,都城整天被盯着,三天两头的被曹魏引兵来袭,也是有损威望的。

故而。

刘备的都城依旧只能暂时放在江陵。

也只有江陵,目前能同时满足刘备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需求。

这次去长安。

刘备其实也要去与刘封刘禅诸葛亮法正商议,谁来坐镇长安。

如无意外。

刘封是坐镇长安的最佳人选。

昔日在封刘封为王的时候,刘备都是想封刘封为秦王的。

用意在于:今后灭魏兴汉后,由刘禅为天子入洛阳中枢,抚关东诸士和诸州百姓;由刘封为秦王入长安,镇草原诸部和西域诸戎。兄弟二人,一人抚内,一人镇外,则可令天下长治久安。

只不过这个提议被反对了,才改成燕王。

说是燕王,其实刘封连封地都没有。

幽燕之地还在曹丕手中,刘封还得先去打回来。

到了五月底。

走了大半个月的刘备,也在燥热天来临前,抵达了长安城。

暮春的风裹挟着渭水的潮气拂面而来,看着汉室旧都,刘备难掩激动。

谁能想到:昔日在涿县织席贩履的汉室后裔刘备,竟然能以天子的身份踏足汉室旧都?

六十余年。

刘备在幽、冀、青、兖、徐、豫、荆、扬、益都留过足迹。

头一回踏上关中,登临长安!

长安城门口。

刘封刘禅兄弟,以及诸葛亮法正早已经引了城中官吏出迎。

原本刘封是在长安北跟池阳的曹真对峙,听闻刘备即将抵达长安后,留李平王平驻守后,快骑而回。

让刘备登临长安,原本也是刘封奇袭关中的计划之一。

刘备年龄大了,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个年头。

让刘备看到天下一统,可能性太低。

让刘备登临长安,为臣为子,刘封都尽到了最大的努力了。

“儿臣能夺取长安,皆是太子在陇右牵制曹真张郃等人之功,父皇理当重赏太子。”

刘封开口一句,就将功劳让给了刘禅。

刘禅听得有些慌,连忙摆手:“父皇莫听兄长的,能破长安,都是兄长以及众文武之功,儿臣全程都没尽什么力。”

刘封又道:“太子过谦了。太子乃是储君,只需统率文武,让文武各效其命就可以了,岂能用论文武之功的方式来论太子之功?”

刘禅坚持道:“父皇,此战兄长屡涉险地,才夺下长安。理当论兄长大功,儿臣岂能抢功?”

刘备见刘封刘禅相互谦让,更是欣慰,这一路走来的疲倦仿佛都融化了:“太子仁心,燕王骁勇,又都有谦厚之心,实乃朕人生大幸啊。不用再争让了,众人的功劳,朕都一一嘉奖,不会遗漏的。”

随后。

刘备又与诸葛亮、法正等人攀谈,其乐融融。

聊到最后。

诸葛亮提及祭祖之事。

“祭祖一应礼仪所需,皆已准备妥当,赖太常也于前日先一步抵达了长安。陛下可在偏殿独居三日,斋戒茹素、沐浴更衣,以示对先祖虔敬。”

赖太常即赖恭,执掌宗庙礼仪。

诸葛亮早料刘备会来长安,遂提前派人安排好了诸事。

长安毕竟是旧都,有提高刘备政治声望的机会自然也是不能放过的。

对于诸葛亮的安排,刘备也欣然同意。

来了长安,若不祭祖又如何好意思自称中山靖王一脉之后?

三日后。

太常赖恭率礼官于高庙设玄酒、太牢,列五谷玉帛于青铜俎案,庭中树汉室赤旗十二面。

寅时初刻,长安晨雾未散。

刘备着冕服,持玉圭,缓步登阶。

身后刘封刘禅,左右相随。

诸葛亮、法正则引率文武随行其后。

威严庄重的气氛下。

刘备亲燃沉香,跪献青铜斝酒于刘邦神主前,主持祭祀的太祝官高呼“兴复炎汉,祚延万年“。

随后。

刘封以宗室长兄的身份,献炙鹿肉,钟磬齐鸣九响,象征高祖定鼎九州。

再后。

刘禅依嫡嗣礼献稻粱,鼓乐奏《大风》之章,百僚伏地三稽首。

此为三献之礼,刘备为初献,刘封为亚献,刘禅为终献,既是祭祖,亦是对祖立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三献之后。

刘备父子跪叩于刘邦神主前,诸葛亮以丞相身份,宣读祭文。

大意就是:

章武四年五月,孝孙嗣皇帝刘备,昭告高祖。

先敬刘邦“赫赫炎汉,龙兴沛丰。白蛇既斩,赤帜乃扬。三章约法,九垓归王。四百载祚,德被八荒。”

再论时事“王莽篡逆,神器蒙尘。光武中兴,再续炎精。讵料桓灵,阉竖乱政。黄巾蜂起,社稷将倾。”

后提自己“备本支庶,涿郡织席。每思高皇,涕泗沾衣。提剑诛贼,誓清寰宇。荆益既得,汉中克取。”

又提刘封刘禅“今赖皇灵,终破长安,封儿骁勇,禅儿仁心。逆丕鼠窜,旧都重光。太庙复见,赤霄再芒。”

最后立誓“敢祈列祖,阴骘相佑。诛尽国贼,还于洛阳。复我疆土,正我衣冠。辱汉之恨,终当雪偿!”

祭文恳切,诸葛亮诵读之声亦是铿锵有力,抑扬顿挫。

不论是刘备父子,还是赖恭、法正等祭礼上的官吏,皆是听得精神大振,仿佛体内有一股莫名的力量在燃烧。

祭毕。

刘备再拜而泣:“不肖子孙,必不负高皇帝斩蛇之志。”

就在此时。

忽有晨光穿云照于祭坛,众人皆睹赤虹贯日之异象。

诸葛亮更是慨然长揖:“此高祖显圣,汉祚当兴之兆!“

刘封也忍不住暗暗惊叹。

虽说显圣之言是虚词,但能掐准时间在祭文念完的时候,恰巧让晨光照到祭坛上,这其中涉及的天文、地理、数学等知识也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

不过。

刘封也不会傻到在这个时候搞什么“科学”。

更何况。

刘封觉醒记忆,本身就不科学!

连老牛都去研究玄学了。

当即。

刘封向刘禅示意。

刘禅会意,与刘封一同起身,齐声大呼“高祖显圣,汉祚当兴”!

刘备也随之起身,向着祭礼众人高呼:“高祖显圣,汉祚当兴”!

刹那间。

下方齐呼声声震耳,如贯云霄!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高冷女总裁追夫火葬场免费阅读 我在都市学会了修真直到无敌于世免费阅读 拜托!我都重生了怎会再舔你啊免费阅读 国运游戏:我和林七夜一起斩神免费阅读 全球异变:异能修仙我都要免费阅读 穿书农门粮满仓,我为权臣牵红线免费阅读 重生:回归的兵王免费阅读 开局1937成特务,杀疯了夺宝免费阅读 被夺舍后他无敌了免费阅读 四合院:开局安排贾东旭暴毙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