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烛龙(2/2)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孙中山先生将元朝和清朝都视为导致汉族国破家亡的时期。拜谒明孝陵,实则也是在向世人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即如今汉人再度掌握政权,成功恢复了华夏正统,恰似当年朱元璋英勇无畏地剿灭元朝并创建大明王朝那般。
“明孝陵作为一座历史悠久且充满神秘色彩的陵墓,其中所留存下来的东西竟然能够让孙中山先生都对其敬重有加。根据这一则鲜为人知的旧闻传说来看,这里似乎蕴藏着华夏正统才具备的力量或者象征。那么究竟是什么才能真正地代表华夏正统呢?是那传说中失踪已久的传国玉玺吗?还是那块举世无双的和氏璧?亦或是......”就在这时,陆远仿佛突然想到了某个极其令人震撼的可能性,此时他的脑中闪过了以前读书时关于明孝陵的一些零散记载。
据说当年朱元璋在决定为这座宏伟的陵墓选定地址之时,特意邀请了精通堪舆之术的刘基,以及徐达、汤和等一众开国朝臣一同前往东郊钟山一带寻觅所谓的龙穴之地。经过他们反反复复地仔细勘察之后,每个人都分别将自己心目中最为理想的风水宝地默默记在了纸条之上,并小心翼翼地藏进了衣袖之中。
等到大家亮出纸条的时候,众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个地方——“独龙阜”。也正因如此,独龙阜周围那些大大小小的墓葬以及众多的名胜古迹,无一幸免地全部遭到了挖掘与毁坏。然而,在这片废墟之中,却有一处墓地得以幸存,那便是吴大帝孙权的陵墓。
明代郎瑛《七修内稿》中写道:“孝陵城西之内有吴孙权墓,筑城者奏欲去之,诏曰:孙权亦好汉子,留为门生。”就是记录的这件事情。
明朝定都南京之后,朱元璋为了彰显自己的皇权威严以及对后世子孙的庇佑,毅然决然地下令修建宏伟壮观的陵墓。这项浩大的工程随即展开,无数能工巧匠汇聚于此。然而,在施工过程中,那些负责此项任务的工匠们面临着时间紧迫与成本高昂的双重压力。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他们最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直接将城外那座已然存在的山丘夷为平地,然后利用其内部的土石来填埋陵墓中的坑道。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大大缩短工期,还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随着工程的推进,山丘逐渐被挖平。可就在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工匠惊讶地发现,这座看似普通的山丘竟然暗藏玄机,它乃是一处具有阴阳坐山格局的龙穴宝地,散发着祥瑞的气息。这一惊人的发现让众人惶恐不安,深知此事非同小可。
消息很快传到了朱元璋那里,他听闻后亦是大为震惊。作为一国之君,对于这种关乎国运兴衰的风水之说自然极为重视。于是,朱元璋毫不犹豫地亲自下达指令,要求立即停止对山丘的破坏行为,并全力恢复其原本的面貌。同时,他责令工匠们重新选址挖掘坑道,务必确保陵墓的建造符合风水之道。
尽管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心中仍存有顾虑。毕竟,陵墓的秘密一旦泄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为了永绝后患,他狠下心来,颁布了一道冷酷无情的命令:将参与修建陵墓的所有工匠全部处死!一时间,刀光剑影,鲜血四溅,众多无辜生命就此消逝。然而,百密终有一疏。在那场血腥的屠杀之中,竟有一名机智聪慧的工匠趁乱逃脱。也正是因为这名幸存者的出现,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才得以重见天日,被外界所知晓。
虽然陆远之前见过一条土龙,但毕竟土龙与图腾上的龙差别很大。历史记载里的龙,种类繁多,但能成为正统的,陆远能想到的就一种,所以他睁大了双眼朝着高个子反问道:“真有烛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