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遗梦南国 > 第101章 慰军心太子临北徐 得噩耗陛下痛心首

第101章 慰军心太子临北徐 得噩耗陛下痛心首(2/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之嫡女谋:腹黑世子缠上瘾免费阅读 速通:从鬼灭到洪荒免费阅读 重生后,太子被我套牢了免费阅读 乡村野情免费阅读 一意飞仙免费阅读 星痕免费阅读 夫妻齐穿越,勇闯异世界免费阅读 兄弟你好香,在男校的苟活日常免费阅读 被豪门抛弃后,我成了神域之神免费阅读 一梦江湖之龙门客栈免费阅读

这个后生确实是个好苗子,有可圈可点之处。

只不过如今雍州战事已平,郢州也平静如常,若不找机会跟个高人,恐怕他日后也没什么大前途了。

雍州的柳庆远将军,就是个最佳人选。

如此想来,裴渊明就没有多问,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

“来人。”

身旁的侍卫会意后便上前拱手,仔细在二人身上检查了一番不说。

等裴渊明从堂内出来后,朝着二人再次点了点头。

于是易琼带着萧敬则,进了勤政堂。

“末将易琼。”

“萧敬则。”

“叩见陛下!”

皇帝微微抬了抬头,放下了手中的朱笔。

“呵呵呵,单骑破阵,骁勇非常啊!”

“你们起身吧!”

“谢陛下!”

“听裴将军说,宁蛮府有奏报?”

“陛下,雍州柳刺史,故去了......”

“什么!”

喜儿急忙接过书信,递了过来。

只见皇帝双手颤抖,打开书信后双目朦胧。

“这......怎么会这样!”

喜儿见状上前捋着皇帝的后背,一边安抚着。

“陛下,您要当心身子啊!”

“庆远既逝,我如同断臂尔......”

易琼擦着眼泪,再次叩首。

“陛下,恕末将直言,雍州还需速择良将,护我北疆!”

皇帝缓缓睁开眼,缓了好一会儿。

只听他有气无力的说了句:“速去召彦达、怀文来。”

“是!”

喜儿一路小跑着,奔了出去。

没一会儿,安成王和韦怀文便来到了堂内,跪地叩首。

“臣,参见陛下。”

“庆远......去了......”

二人互相对视一番,皆沉下了脸。

“河东柳氏,对我南国忠心耿耿。”

“朕让庆远镇守雍州,意在坚固屏障,防卫左右。”

“如今他这一去,朕一时间想不出合适人选。”

“你们说......何人接任,最为妥当啊?”

易琼和萧敬则立在原地,皇帝也没说让他们退下,可这军国大事,以自己的品阶来说,恐怕连门儿都进不了,更别说谏言了。

“河东柳氏,自古出俊杰。”

“依臣弟之见,待柳氏子侄服丧后,当从中挑选一员机敏者,接管雍州军务便可。”

“只不过柳氏子侄一辈,年岁尚浅,若无长者辅佐,恐难成大事。”

皇帝听后看了看韦怀文。

“中护军,你是何意?”

“额......雍州乃柳氏根基所在,就地取材,择其子侄镇守,理所应当。”

“适才七殿下所言甚是有理,雍州即为屏障,其所担负责任重大!”

“而朝中武将肱骨,或在北徐,或在郢、益。”

“西北鄱阳王、始兴王肩负大任,实难抽身。”

“依老臣之见,当以庆远之子元举镇守雍州,遣裴将军复任竟陵辅佐之。”

“嗯,那柳元举才能如何?”

“此人博学多识,常得其父躬身教导。”

“虽不以武艺见长,然其谋略远胜于同辈。”

皇帝听后捋了捋胡须。

七殿下稍作拱手,接过了话音:“中护军所言不无道理。”

“只不过柳元举才过而立之年,其勋格卑微,若以雍州刺史居之,恐怕德不配位,难以服众。”

“况且年纪轻轻便任职一方刺史,难免会心生骄奢。”

“臣弟以为,若使其镇守雍州,断不可予刺史之职。”

易琼听了七殿下这番话在心里泛起了嘀咕。

平日里看七殿下对后辈从来不吝惜夸赞,可今日对柳元举却是多有贬意,如此,还真摸不着头脑了。

皇帝微微点了点头。

“既如此,可追封柳庆远为云杜县侯,以其长子柳元举袭封之!”

“待他服丧过后,再重回宁蛮府任职!”

“传朕旨意:晋安王萧纲,去任丹阳尹,外任为使持节、都督荆、雍、梁、南北秦、益、宁七州诸军事、领南蛮校尉、荆州刺史。”

“易琼,你速去中书省传令拟诏,与裴将军同去襄阳,代朕......去吊唁吧!”

“末将遵旨!”

如此,中书省拟得诏令,全文大概如下:

“朕念往笃终,前王令则,式隆宠数,列代恒规。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安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云杜县开国侯柳庆远,器识淹旷,思怀通雅,爰初草昧,预属经纶,远自升平,契阔禁旅,重牧西藩,方弘治道,奄至殒丧,伤恸於怀,宜追荣命,以彰茂勋,可赠侍中、中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鼓吹侯如故,谥曰忠惠,赙钱二十万,布二百匹。”

又遣裴渊明再次外任竟陵太守,并派出皇帝的贴身侍从陈庆之,代圣主亲临宁蛮校尉府,吊唁柳庆远。

朝廷里众臣工听闻柳庆远过世,无不悲痛万分。

春夏之交,淮水大涨,北军固守的寿阳城已发生了多处水灾,城内已有几千百姓或弃舍而逃,或聚集在府衙外等待官家的救济。

北国陈留公,担任征南将军、扬州刺史,都督江西诸军事的李崇坐镇于寿阳府衙内。

见此情形后不由得心中忐忑起来。

要知道,南北两军在淮水一带对峙就快一年了,前番或侵荆山、或扰洛口,都算不得什么大战。

只因南军畏惧北国战力,不敢贸然出兵,而北军粮草刚刚有点着落,也不敢贸然出兵。

此时天公不作美,对南军来说便是良机,甚至可以说是逆转之势。

李崇正在思量之际,扬州治中裴询、将军韩方兴、堂弟李神等人皆来到了府中劝谏。

这里稍作解释,为什么北国也有扬州呢?

一句话,就是各过各的,你的北徐我不承认,那是我设立的扬州,我只认这个。

却说几人言辞中肯,劝说李崇弃守寿阳,向北退守八公山一带。

一来可以将城中百姓救出,东山再起;二来可于山上做工事,即便南军来犯,亦可合兵御敌。

可是李崇却不这么想。

只见他捋了捋胡须,两眼湿润。

“我半生镇守寿阳,这一石一瓦,皆为心血。”

“南人屡次犯我,皆被这铜墙铁壁抵退了!”

“如今稍有水患,你等便轻言弃城,本帅念在多年情分上,不予责罚。可谁若再言弃城,我必杀之!”

几人听后闷头退了出去不说。

扬州治中裴询为人忠厚,身为政务官员,对百姓的遭遇更是于心不忍。

于是他便亲自带着粮食衣物等来到受灾最严重的南城一带,救助难民。

可光是给吃的给穿的也不是长久之计,思来想去,他便自行领兵五百,又差遣左右随从,将千余百姓用小舟送到了寿阳南的安丰城内,简单的安顿下来,算是暂时脱离了苦海。

然而,淮水的水势毫无下降的意思,寿阳城内被淹的地方是越来越多。

那李崇不但与寿阳城感情深厚,治军的法度也无比严明。

裴询虽是护送百姓脱离大水,但贸然带兵出城,乃是于军法所不容。

如此一来,裴询可就是有来无回了。

想到这,一不做二不休,裴询一冲动,便写了两封书信,一封是发给寿阳李崇,告诉他自己已在安丰城自立为豫州刺史,愿接纳寿阳城内受灾百姓,与李崇两不相犯;而另一封,则是送到了南国豫州刺史马灵馥的手中。

马灵馥接到书信后甚为欣喜,那裴询自知会受到处罚,便对他表露出了投诚之意,于是马灵馥差遣豫州大中正夏侯世龙率军五千,直奔安丰城而来。

却说裴询前脚带着百姓刚走,随后便被同僚韩方兴举报了。

此时说举报,多少有些冤枉了韩方兴,毕竟从大局着眼,他裴询率军独霸一方可不是个好兆头。毕竟他是大中正,城内的防务、民情都一清二楚,若是被南军收编了,可就是个大麻烦。

韩方兴说了裴询的去向,又拿着他发来的手书呈给了主帅李崇。

此时此刻,在怎么体恤下属的李崇也免不了生疑。

为了挽回局面,李崇便派韩方兴亲自赶赴安丰城,劝说裴询。

二人相见,可谓是英雄相惜,都知道彼此的立场,但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叛国投诚。

裴询见韩方兴的态度很是温和,又接到了李崇的安抚之意,于是便心生懊悔,都怪自己一时冲动了。

可那封发往豫州的书信却覆水难收。

韩方兴得到了裴询的许诺,说过两日便带着一众人回到寿阳城,于是便打道回府复命去了。

次日,裴询接到马灵馥的书信,说他会亲率大军,于安丰城南郊一带接应。

裴询读完信后心神不宁,马灵馥率大军接应虽是好事,但人多眼杂,要是被韩方兴知道,可就真的没有退路了。

思来想去,裴询当机立断,丢下了数千百姓率军乘舟朝着南边驶去。

只是他刚出安丰城没多远,便有一众人堵住了去路。

对,那拦路的便是韩方兴!

韩方兴这个回马枪杀的裴询是毫无防备,慌乱之际,两队人便厮杀在了一起。

可裴询那点人,根本就不成气候,不到半个时辰,便悉数被打败。

落水的裴询被韩方兴的人救起,绑在船上押往寿阳不说。

等马灵馥的人马赶到时,早就为时已晚,只得望着远去的北国战舰摇头叹息。

裴询这一番操作,把自己搞的人不人鬼不鬼,一世忠义的名声也便因此烟消云散,想到此处,他是老泪纵横,进而纵身一跃,扎进了肥水之中......

这正是:

一生侍忠勇,孤身投浑江。

须臾作长叹,含恨悲衷肠。

目录
新书推荐: 大禹逍遥王爷免费阅读 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免费阅读 红楼之阅尽十二钗免费阅读 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免费阅读 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免费阅读 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免费阅读 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免费阅读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免费阅读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免费阅读 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