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重生在东北松花江上 > 第四十一章 建设木屋施工忙

第四十一章 建设木屋施工忙(2/2)

目录
好书推荐: 末日征程:破序之途免费阅读 不复合,别沾边,姜小姐又美又飒免费阅读 玄幻之天域传奇再现免费阅读 我在大乾考科举免费阅读 屠龙:王谢之交免费阅读 女主撩不成,反被撩免费阅读 综影视那些女配免费阅读 玄幻之十尾人柱力免费阅读 外卖小哥的神秘钓箱免费阅读 混沌之光觉醒免费阅读

松花江还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大淡水鱼场,每年供应的鲤、鲫、鳇、哲罗鱼等,达四千万公斤以上。因此,松花江虽然是黑龙江的支流,但对东北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内河航运、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经济和社会意义都超过了黑龙江和东北其他河流。

在东北地区,流传着三花五罗十八子的美好传说。

咱先说一下“三花”俩字,三花便是鳌花、鳊花、鲒花。

第一种淡水鱼珍品食材鳌花,就是鳜鱼,写白了,也有写成桂鱼的。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生长。

中国人,无论南北,都把它视为不可多得的美味。一般文人都馋,好吃,所以历代文人咏鳜鱼的诗话多得很。

唐代大诗人张志和有渔歌子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脍炙人口的诗句千古流传。

宋代杨万里的《舟中买双鳜鱼》中写道:“金陵城中无纤鳞,一鱼往往重六钧”,也脍炙人口。但咏的不是金陵,就是钱塘,没有人咏黑龙江的。因为他们没吃过黑龙江的鳌花。

其实,黑龙江、松花江、牡丹江都盛产鳜鱼,镜泊湖鳌花尤其有名。

三江水质清澈甘冽,水质冷凉,所以出产的鳜鱼肉质细白,格外鲜嫩。

黑龙江省虽然冬季漫长,鱼类生长缓慢,但黑龙江的鳌花大者可以长到十斤,在南方极少见到,当然也可能南方人性子急,不等到它长到十斤,就吃掉了。

鳜鱼,在南方多清蒸,取其鲜嫩,皖赣两省也有人吃臭鳜鱼的,不过流行地域不大。

最有名的是苏帮菜的松鼠鳜鱼,是菜中极品,更是代表中国烹调技艺的一款艺术品。

黑龙江人把清蒸鳌花作为首选,但也有创新。把北方特产松子与鳜鱼结合,创出一味“松籽鳌花”,山珍加河鲜,很有黑龙江特色。

东北地区第二种珍品食材名字叫鳊花,学名长春鳊。

长的有点像武昌鱼,又不是武昌鱼。这鱼不大,小者七、八两,大者一、二斤。莫看其小,鳊花最肥。吃起来,又肥而不腻。因为鳊花虽然脂肪含量极其丰富,却又不是长满肥油,脂肪含在肌肉中。肌肉中脂肪含量高达百分之十三,因而肉嫩味鲜。

鳊花可煎可炖,煎炖皆宜。东北地区妇女生了孩子没有奶,没关系,买两条鳊花,炖汤,早上喝下去,中午奶就哗哗地流,能把孩子呛着。知道为什么东北地区多大汉高个子吗?小的时候,妈妈都喜欢吃炖鱼!

第三种东北地区珍品食材名字叫鲒花,也有叫季花的,其实就是鲫鱼,但不是一般的鲫鱼,是江鲫。

一般鲫鱼是梭子形,最多比梭子稍宽点。鲒花却是椭圆形,体形肥大,煞是喜人。一般的鲫鱼,鳞色灰黑,不起眼,鲒花却长的鳞色银白,美的耀眼。一般鲫鱼,半斤大的已经不错,再大,就不好吃了。

鲒花大的能长到五斤,越大越好吃。鲒花体大肉鲜,可清汤,可煨汤,可清炖,可清蒸,可煎焖,可红烧,怎么做怎么好吃。

看书不能流口水,特别是现在看网络小说,口水淹没手机,这种事情千万不要遇到。

目录
新书推荐: 农村小子闯社会免费阅读 血染边境免费阅读 生命的历程免费阅读 是末世?还是日常?免费阅读 都市崛起之开启万界交易免费阅读 我的女友,来自民国免费阅读 术武双修,我竟还能化身为龙免费阅读 我家的自闭少女逐渐白给免费阅读 回国接班免费阅读 荒村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