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技术破局(1/2)
这沙漠的环境实在太恶劣了,设备想要稳稳当当运行,简直比登天还难。禅忠祥琢磨了好久,一咬牙,拍板决定在工程里用上“发电—汇流—降压—输电
存储”的新工艺。
“大伙知道不?为了弄出这套工艺,咱们团队那是没日没夜地琢磨,头发都不知道掉了多少。它的用处可大啦!把变流器和储能电池一块儿装到工业集装房里,就能给设备弄出个恒温的环境,还能把防尘等级提得高高的。这就好比给设备穿上了一身超级结实的盔甲,就算外面狂风呼呼吹,沙尘满天飘,设备也能踏踏实实地工作,关键设备的使用寿命也能延长不少,这对整个工程顺顺当当运行,那可是起着大作用啊!”
旁边一个建设者眼睛里闪着光,满是期待地说:“禅工,你这工艺要是真能行,那可算是把咱们的大难题给解决了。”
禅忠祥使劲点了点头,特别自信地说:“肯定行!咱们这么多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费了这么大的劲,咋可能不行?大家的辛苦肯定不会白费,这套工艺到时候肯定能发挥大作用!”
项目经理李剑飞站在一处稍高的沙堆上,对着周围的工友们大声说道:“兄弟们,咱这光伏电站可肩负着大任务,得给附近的水井房供电呢。可瞅瞅这些电站站点,东一个西一个,分布的那叫一个散,规模不大,数量还多的数都数不过来,这可把咱们给难住了一阵子。”
这时,一位年轻的工友皱着眉头问道:“李经理,那可咋办呀?这供电要是解决不了,后续的事儿都不好办呐。”
李剑飞咧嘴一笑,自信满满地说:“嘿,这哪能难倒咱们!咱大伙在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那脑袋瓜子转得可快了,到处用上了标准化、模块化的技术。大家想想,要是按老办法,电从老远的地方送过来,得损耗多少啊。现在用了这新技术,就好比在各个站点和水井房之间搭了好多方便的桥,能就近供电,长距离输电的损耗问题彻底解决啦!”
工友们纷纷交头接耳,发出一阵惊叹。一位上了年纪的工友竖起大拇指:“李经理,这办法想得妙啊!”
李剑飞接着兴奋地比划起来:“还有呢!咱这施工战线,从这头到那头,有334千米长呢!这么长的距离,要想施工顺顺溜溜、快一点,就得想办法。我们把太阳能板的基础给优化了,用叶轮螺旋钢管柱基础,把原来设计的水泥基墩给换掉了。”
“这换了有啥好处呀?”另一位工友好奇地问。
“好处可多了去了!”李剑飞提高了音量,“以前用水泥基墩的时候,水泥砂浆干得快,来回运材料累死人不说,还老是有堵住的风险。现在用叶轮螺旋钢管柱基础,挖基坑的活儿少了,施工的时间也短了,能省不少施工费呢。这对咱们工程能快点干完,太重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