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绘尽繁华,仗义平冤(3)(1/1)
周围是一片死寂,只有他偶尔翻动书页的沙沙声,打破这沉闷的寂静。饿了就啃几口干粮,几日下来,身形憔悴,双眼布满血丝,却也找到了些许关于柳家当年与那奸相朝堂纷争的只言片语,虽不详尽,却如暗夜里的星火,给他指明了方向。
从古籍中,苏御得知当年柳家与奸相的矛盾源于一场关乎民生的水利工程提案。柳家主张开渠引流,造福百姓,却触动了奸相暗中勾结的富商利益,于是奸相便设计陷害。苏御还发现,彼时曾有一位御史暗中调查此事,留下了一些手记,只是手记下落不明。这一线索让苏御看到了希望,他决定顺着这条脉络继续深挖。
白日里,苏御又不辞辛劳,穿梭于汴京的大街小巷。听闻城南有位曾在翰林学士府当差多年的老仆,如今靠卖柴为生,苏御寻了许久才在一间破旧茅屋找到他。此时正值午后,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下来,烤得大地发烫。街边的树木都被晒得蔫了叶子,无精打采地低垂着。苏御上前轻轻叩门,高声喊道:“老人家,在家吗?晚辈有事相问。”老仆年事已高,听力不佳,苏御耐着性子,提高音量,反复问询。老仆回忆起往昔,不禁老泪纵横,用颤抖的手抹了抹眼泪,哽咽着说:“柳家老爷那可是大好人呐,为人宽厚,治家严谨,怎料遭此横祸。”从老仆口中,苏御得知当年柳家被抄斩后,有个忠心耿耿的护院曾拼死藏下一些关键证物,说是要等时机为柳家洗刷冤屈。
顺着这条线索,苏御又多方打听护院下落,一路追到城外偏远山村。那山路崎岖难行,苏御雇了一辆驴车,颠簸了大半日才抵达。入村后,又逢细雨绵绵,道路泥泞不堪,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寻找着护院居所。天空阴沉沉的,铅灰色的云层压得很低,仿佛随时都会塌下来。细雨如牛毛般纷纷扬扬地洒落,打湿了苏御的衣衫,他却浑然不觉。找到屋子后,苏御推门而入,见床上躺着一位气息奄奄的老者,忙上前握住他的手,单膝跪地,急切地说:“老人家,我是为柳家之事而来,您放心,只要有一线希望,我绝不放弃。”那护院早已身负重伤,卧床不起,见苏御为柳家之事而来,拼尽最后一口气,将藏在床下暗格多年的密信与账本拿出,上面详细记录了奸相贪污受贿、构陷忠良的铁证。苏御接过这些珍贵之物,眼眶湿润,深知这是无数人命换来的希望。他双手颤抖着接过,小心翼翼地将其揣入怀中,仿佛怀揣着世间最珍贵的宝物,对这得来不易的证据珍视有加,也凸显出他对正义的敬重。
苏御将收集的如山铁证呈递给大理寺卿,那大理寺卿本就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之人,见证据确凿,即刻拍案而起,怒喝道:“岂有此理,这般奸佞之徒,定不能饶!”随即重启旧案,彻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