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绘尽繁华,仗义平冤(4)(1/1)
一日,苏御正在画室中静心作画,一位老者不请自来。老者身着一袭青衫,面容清瘦,眼神却透着睿智。他自称是前朝遗老,曾与柳家有旧。老者看过苏御的画,又听闻了他为柳嫣平反冤屈之事,特来相谢。在交谈中,老者提及当年柳家还有一些旧物留存,如今看来,交给苏御最为妥当。
苏御随着老者来到一处隐秘的居所,在地下室中,找到了诸多柳家当年的书信、文稿,这些资料进一步证实了柳家的冤屈,也让苏御对前朝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苏御带着这些新证据,找到当初散播谣言的几位画师,并未斥责,只是将证据摆在他们面前,平静地说:“诸位,事实胜于雄辩,望今后莫要再轻信谣言。”他的语气平和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眼神坚定地注视着对方。几位画师见事情败露,面红耳赤,纷纷向苏御道歉。苏御大度地原谅了他们,轻轻挥挥手,笑着说:“罢了,往后莫再如此。”此事过后,谣言不攻自破,苏御的声名更加稳固。
随着时间推移,苏御的画艺越发精湛,他开始尝试融合不同的绘画风格,将工笔的细腻与写意的豪放相结合,开创出独属于自己的画风。他的画作不仅在汴京备受推崇,还渐渐流传到周边郡县,乃至更远的地方。各地文人墨客纷纷慕名而来,与他交流切磋技艺。
在一次书画交流盛会上,苏御的一幅描绘汴京四季繁华的长卷画作惊艳全场。画卷展开,春之繁花似锦、夏之绿树成荫、秋之金风送爽、冬之银装素裹,一一呈现眼前,人物栩栩如生,场景活灵活现。观者无不沉浸其中,赞叹声此起彼伏。此时,会场上灯火辉煌,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与赞叹之情,一位文人忍不住赞叹道:“苏兄此画,真乃神来之笔,把汴京的神韵都绘尽了!”苏御谦逊地拱手致谢:“过奖了,不过是平日里对汴京的点滴观察罢了。”他微微低头,面带微笑,眼神中透着谦逊与温和,丝毫没有因赞誉而骄矜。这次盛会让苏御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游历山川,采风写生,互相启发。
在游历途中,苏御听闻一处偏远之地有位隐世画者,画技超凡脱俗,尤擅山水,能将山川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苏御心生向往,不辞辛劳前往拜访。那隐世画者独居深山,茅屋简舍,生活清苦却怡然自得。两人相见,仿若知音相逢,彻夜长谈绘画之道。苏御虚心求教:“前辈,您这山水画的意境实在高深,晚辈望尘莫及,还望不吝赐教。”他躬身而立,双手抱拳,态度极为恭敬,眼神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隐世画者见苏御虚心好学,又有一颗赤诚之心,便将自己多年钻研的山水画技法倾囊相授。
苏御回到汴京后,将所学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他的山水画作品自此有了质的飞跃。笔下山水仿若有灵,云雾缭绕间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无论是高山巍峨,还是溪流潺潺,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岁月悠悠,苏御始终坚守着对绘画的热爱与对正义的执着。他收徒授艺,将自己的技艺与品德传承下去,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画师。在他的影响下,汴京画坛愈发繁荣昌盛,佳作频出。而苏御的传奇故事,也如同永不落幕的画卷,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去,激励着后人既要追求艺术的巅峰,也要心怀正义,为世间的美好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