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冯敬和的密函(2/2)
即便是眼下,他依旧能很清晰的回忆起,童年在乡下外婆家,看着外婆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把蒸好的糯米酿成香甜的米酒。
虽说彼时的许山海年纪太小,不能喝酒,可是,谁又能拦得住孩子那颗好奇心,趁大人不备时偷偷尝上一大口?
“你可不兴骗我哦?”沈南秋扑扇着大眼睛,将信将疑的看着许山海。
“小先生,小先生!”一个半大小子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
“小先生,波哥来了!”跑到许山海面前,半大小子停下脚步,伸手指着铁窑的方向。
“来了便来了,跑这么急干嘛?”许山海微笑着答道。
“波哥还带了好些人来,还有两架牛车,拉了好些东西。”喘匀了的半大小子,这才把话说完整。
“哦?”许山海收起了笑容,抬腿便往铁窑窑口走去。
这边厢,光着膀子的王恩祖带着几个人,正叉着腰,看着眼前的一群人,忙着从牛车上卸货。
“大锤让你把这些人带来的?”盯着眼前的人,眼睛都没挪一下,王恩祖问道。
“是的王叔,这些人和东西都是大锤叔让我带过来的。”王恩祖的身旁,江波恭敬的答道。
原来,跟随江波来到的百十人,除了楚文勇专门派出的二十多个护卫,剩下的近百人,全都是各类匠人。
先前,国兴军在州城贴出告示招募人马时,已经招了一批匠人。前几日,又有一千多人抵达山寨,那些人,是林宗泽这半个月外出扫荡时新招募而来,其中不乏各式各样的工匠和手艺人。
当得知许山海想把江波召去铁窑后,楚文勇索性从匠人当中,挑了一部分,一并跟来。
闻讯赶来的许山海,得知这个消息后,不禁大喜过望。
要知道,到铁窑的这些日子里,每天晚上睡不着时,许山海都会仔细的琢磨,该怎样才能尽快把铁窑建设起来,以期给与国兴军更大的助力。
但是,苦于铁冶厂刚建成没多久,一切都还在摸索中,纵使许山海有再多的想法都白搭。
现在楚文勇送来这么多各式各样的匠人,对于许山海来说,不啻于打瞌睡有人送枕头,怎不让他喜出望外?
想一想,这些匠人中,有木匠、泥瓦匠、篾匠、裁缝,有会烧炭的、烧陶的、制皮的、竹编的……。
有了这么多匠人的助力,只要安排得当,再假以时日,铁窑将不再是单纯的铁窑,而会是国兴军最强有力的战备支撑。
高兴归高兴,眼下摆在许山海面前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呼啦一下来了上百号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他们的吃住。
关于吃,这反倒容易处理,因为,眼下的国兴军不缺粮。拿下州城,缴获的存粮足够所有人吃上一年,并且,林宗泽外出的这半个多月,缴获不计其数,粮草更是充沛。所以,解决这上百匠人吃饭,无非就是多派些人手去伙房便是。
由于匠人的稀缺性以及重要程度,使得许山海不得不谨慎对待。思索片刻,许山海做出了决定,那就是从他们当中挑选出几个人,建立起专属于匠人的伙房。
这样不但能提高伙食标准,以示对匠人们的优待,并且,自己的吃食由自己人来做,更令匠人们放心。
令许山海着急的反倒是住的问题,眼下虽说是夏末,天气炎热,哪怕是露天,随便找块地方躺下都没事。但是,让他们一直无处栖身,总归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面对匠人们,许山海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木匠挑选出来,即刻开始搭建足够容纳所有匠人的住所。
把匠人们的吃住安排一番,许山海稍稍松了一口气,这才有机会与江波闲聊几句,江波也给他带来了林宗泽的最新消息。
当得知林宗泽带人外出,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便打通了新宁州通往外界的所有道路,并且,占了两个县城,极大的拓展了国兴军的势力范围。
许山海心中暗许,看来林宗泽没有受任何影响,还是按照之前两人商定的“抢地盘”计划稳步推进。
可是,当听闻林宗泽只是占了县城,摧毁了两个百户所,然后把缴获带走,却没有下一步的安排时,许山海不禁有些担忧。
因为,在他看来,占领县城、打击乡镇中的大户固然是好事。可是,没有进一步的安排人手,在农村建立起一套新秩序,属实不妥。
光破不立,这与以往的农民起义并没两样,只不过没有袭扰百姓,劫掠的是大户,但是,一旦国兴军的人离开,留下的依旧是一个烂摊子。
细想一下,许山海也只能在心中无奈的叹息,自己当下的处境,已无力去改变什么。
轻轻的摇了摇头,许山海抛开了无能为力的事,他要去做眼下自己能的事。
从匠人们当中,挑出了泥瓦匠、烧陶的,许山海带着他们急冲冲的离开,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