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奔信之途(2/2)
李昂与慕容晨阳哪会放过这机会,立刻拔腿冲向红叶斋。待扣响门环,回头再看,黑衣人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慕容晨阳长舒一口气,紧绷的神经这才稍稍放松。片刻后,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一个清瘦矍铄、身着素袍的老者现身,正是红叶先生。见他俩神色慌张,忙将二人引入屋内。屋内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让人莫名心安。听完前因后果,红叶先生轻抚胡须,面露沉思之色:“怪哉,他们这般行事,似是奉命行事,只阻不杀,背后定有蹊跷之人拿捏着尺度,看来这事儿远比想象中复杂。”说罢,展开信件,目光愈发深邃,慕容晨阳和李昂在一旁眼巴巴地望着,满心期待能从信件里找到破局之法,又忐忑不安怕线索难寻。
踏入红叶斋内室,一股沉檀香气幽幽萦绕,暖黄的烛光在角落里摇曳,驱散着些许暗处的阴霾。室内空间不算阔绰,却被布置得精巧隐秘。四面墙壁皆嵌着高大的檀木书架,其上摆满了各类古籍、卷宗,有些书页已然泛黄起皱,透着岁月摩挲的痕迹,仿佛每一本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江湖秘辛。书架旁还错落放置着几个青花瓷瓶,瓶身绘着淡雅的山水图,为这满是机密的屋子添了几分文人雅趣。屋子正中摆着一张宽大的梨木桌,桌面擦拭得光亮鉴人,上头摊着几张未写完的宣纸,旁边的砚台里墨汁未干,镇纸下压着几张薄如蝉翼的纸条,隐隐透出几行潦草小字。
屋子的另一侧,挂着一幅气势磅礴的泼墨山水图,实则是一道暗门的伪装。暗门缝隙细如发丝,若不凑近仔细端详,很难察觉其中端倪。图下有个小小的火盆,盆里炭火微红,偶尔蹿起几点火星,为室内维持着恰到好处的暖意,也烧掉一些阅后即毁的情报残页。
红叶斋的伙计们,各个身怀绝技,行事低调隐秘。每日清晨,天还蒙着层灰纱,送菜的老农便会晃悠悠挑着菜担来到后门。菜担里藏着玄机,青菜底下压着中空的竹筒,筒内塞着卷得紧实的纸条,那便是各地分舵送来的急件。伙计接过菜担,不露声色地将竹筒抽出,藏进袖笼,再佯装帮老农把菜搬进厨房,行云流水间,情报悄然交接。
白日里,往来的客商模样的人最多。他们进店,先是佯装挑选书画古玩,眼神却不时瞟向柜台角落的一尊小玉貔貅。若是手中把玩着物件,不经意间碰倒了貔貅,伙计便知来者有情报要递。这时,伙计会递上一盏茶,茶杯的手柄刻着细微纹路,来客依着纹路旋转茶杯,再将茶杯轻放在特定位置,暗号对上,就能趁着俯身放杯时,把藏在袖间的情报塞进桌下暗格。
到了傍晚,信鸽咕咕归巢。鸽舍里的小伙计熟练地从鸽腿上解下绑着的小竹筒,里面或是薄绢、或是纸条。他也不耽搁,一路小跑穿过回廊,把新情报送进内室。有时碰上紧急情况,街头卖艺的班子会在红叶斋前敲锣打鼓,热闹非凡。班子里一个翻跟头的小童,借着利落身手,在空中抛出几个彩球,其中一个精准落入红叶斋二楼窗口,球内裹着的,正是十万火急的密报,伙计们就在这喧嚣与喝彩声里,不动声色地收下情报,让信息的脉络在江湖暗中延续、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