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工程队来考察(1/2)
陆野咬着笔帽思索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灵感:“升降设备我已经列入清单,但山区运输确实是个难题。我有个想法,我们可以提前三天派先遣小组携带轻便设备和简易升降架过去,提前调试设备,确定拍摄机位,这样既能保证安全,也能提高拍摄效率。至于拍摄角度,我准备采用微距镜头和鱼眼镜头结合的方式,微距镜头捕捉雕花的纹理,鱼眼镜头展现空间的纵深感。”
“说到空间感,” 赵立强打开平板电脑,调出几张 3d 建模图,“除了建筑本身,周边的自然景观与别院的融合也是一大亮点。小岗子村的青山绿水、田园风光,和清风别院相得益彰。我们可以拍摄一些全景镜头,展现别院在自然环境中的整体风貌,再穿插一些人物在庭院中活动的场景,比如在院子里品茶、下棋,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但这些场景不能随意拍摄,我建议根据风水学原理,选择吉位进行重点拍摄,这样画面会更有气韵。”
苏婉婷却提出不同意见:“风水学固然有其道理,但我们面向的是全国观众,过度强调风水概念可能会引起误解。不如从美学和生活体验的角度出发,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比如拍摄村民用院子里的井水浇灌花草,游客在回廊里欣赏山景,这样更能引发共鸣。”
两人各执一词,气氛逐渐热烈起来。周明远抬手示意暂停:“两位的观点都有道理,我们可以将两者结合。既展现建筑与自然的美学融合,也在合适的场景中巧妙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时间安排上,我提议下周一出发,考察拍摄周期为五天。这样既能保证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深入了解清风别院,又不会耽误大赛的整体进度。关于拍摄风格,我们要兼顾专业性和观赏性。陆野,你在运镜和色调处理上有什么想法?”
陆野挠了挠头,眼神突然明亮起来:“我想采用温暖的暖色调为主,突出清风别院温馨舒适的氛围。运镜方面,除了常规的固定镜头和推拉摇移,还可以运用无人机航拍,从高空俯瞰村子和别院的全貌,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
另外,我打算在拍摄过程中加入一些第一视角的镜头,比如模拟游客走进别院的视角,让观众更有代入感。但在色调处理上,我担心暖色调会掩盖建筑原本的质感,是否需要后期再进行局部调色?”
“后期处理确实关键。” 苏婉婷接过话头,“我们可以邀请专业的配音员进行解说,详细介绍清风别院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
同时,添加一些背景音乐,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合适的曲风,比如展现宁静氛围时用轻柔的古典音乐,介绍建筑工艺时用激昂的民族音乐,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但音乐的音量和节奏把控要精准,不能喧宾夺主。”
赵立强补充道:“为了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清风别院,我们可以制作一个系列短片。第一天拍摄别院的整体外观和周边环境,第二天聚焦建筑内部的设计细节,第三天拍摄别院的日常生活场景,第四天展示别院与当地文化的融合,第五天总结亮点并展望未来发展。
这样的系列短片能更系统地展现清风别院的特色。不过,每天的短片时长需要统一规划,我建议控制在 15 - 20 分钟,便于在各大平台传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