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太子的记恨(1/2)
大禹皇宫之中,金碧辉煌的御书房前,皇帝独自一人端坐着。他微微眯起双眸,脑海里不断回想着近日来发生的种种事情。
此次贾珩的表现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其行事风格可谓是雷厉风行,手段更是老练狠辣。不仅如此,在用人方面,贾珩也是独具慧眼,不拘一格,所选拔之人皆能各尽其能。林如海自为被他安排到金陵担任巡盐御史以来,始终兢兢业业,从未有过丝毫懈怠,更未曾辜负过皇帝给予他的那份信任。正因如此,皇帝毅然决然地力排众议,将金陵总督这一要职授予了他。
然而,与贾珩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郑方英、郑方逸以及魏本仓等人。此三人皆是由太子一手提拔起来的,但却尽是些贪污受贿、不学无术之徒。特别是那郑方英,胆大包天到竟敢勾结逆党,公然谋杀自己的亲生儿子!这般行径简直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
而此事一出,自然也就引发了太子一党的极度不满。毕竟,郑方英和郑方逸二人乃是太子的大舅哥,他们的父亲又是堂堂大学士魏斌。如今出了这样的丑事,不仅令魏家颜面扫地,更是让太子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故而,对于贾珩这个揭露真相的“始作俑者”,太子一派早已是恨之入骨。就在今日朝堂之上,当众人商议该如何封赏贾珩时,太子一派便毫不犹豫地站出来表示强烈反对,此事只能稍后再议。
近日来,那些隐藏于暗处的探子们陆续传来的情报皆表明,太子近来颇不老实,其在朝堂之上的影响力正与日俱增。如此情形,自然是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所绝不容忍的。看来,不给这位野心勃勃的太子一点颜色瞧瞧,怕是难以遏制住他那不断膨胀的欲望和权势。
想到此处,皇帝面色阴沉地转过头,看向一直恭敬地侍立在旁侧的夏守忠,缓声开口道:“你速去将太子请来见朕。”
“奴才谨遵陛下旨意!”夏守忠赶忙躬身应诺,随即步履匆匆地转身离去。不多时,只见太子神色略显紧张地迈入殿内,恭恭敬敬地向皇帝行过请安礼后,便垂手立于一旁。
这时,皇帝面沉似水,目光凌厉地扫了一眼夏守忠,冷冷吩咐道:“你暂且退下到殿外守候,不得让任何人前来搅扰。”
“是,陛下!”夏守忠不敢有丝毫怠慢,应声之后便迅速退出大殿,并小心翼翼地合拢好房门。待到殿内只剩下皇帝与仍跪在地上的太子二人时,皇帝二话不说,随手从案几上拿起一摞奏折中的某一份,用力朝着太子直直地扔了过去,同时语气生硬地说道:“你自己先好好看看这个吧!”
太子心中一惊,惶恐不安地伸出双手接住那被抛掷而来之物。待他定睛细看,才发现竟然是一份密折。而当他缓缓展开这份密折之后,只觉得眼前发黑、心跳加速——原来,这上面清清楚楚、详详细细地记载着他近些日子以来在背地里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等种种劣迹行径。
刹那间,太子的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脸色煞白如纸。他浑身颤抖着,一边不住地叩头谢罪,一边连声高呼:“父皇息怒啊!恳请父皇明察秋毫,这定然是有人蓄意诬陷儿臣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