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不太妙的事情(2/2)
隔天,信件再次被放回了盒子里面。
如此反复三次之后,林望舒也意识到了一件事情。
“你为什么不把东西拿到殿下看?”
林望舒发起了这样的疑问。
李映安说道:“你怎么知道我没有拿给殿下看呢?”
“你拿给殿下看了?”林望舒站在李映安面前,手按在信件上,慢慢的思考着。
“看过了,但是又把信件打回来了。”
“殿下这是什么意思?”
李映安没有说话,只是将信件推了回去,示意她重新放在一旁的盒子里面。
“罗州的情况,梁家的情况,你知道多少?”
先帝是年前的生日,各地的知府、刺史,掌管一方的封疆大吏,基本都前来京城,给皇帝祝贺。
同时这个时间,还是科举考试开始的时间。
有些考生,就跟在这些封疆大吏的身后,一起跟着走到了京城来。
梁家的大公子,梁丘明就是这里面的一员。
对方来到京城,除了祝寿,带着考生进京之外,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要钱。
打仗要钱,粮草兵马都需要很多很多的银钱。
梁丘明上的折子,除了钱,还要粮食和过冬的衣服。
这些年,四处的水灾、旱灾、蝗灾、还有此起彼伏的动乱。
国库的银钱也变的很紧张。
皇帝给了他一部分,是尽力从国库里面匀出来的。
这些银钱和粮食,远远达不到梁丘明想要的东西。
他在京城,还与淮州来的盐运使家的公子,发生了冲突。
皇帝最后还是亲自给他们做的调解。
盐运使公子,是护送银两进京的。
那是从淮州收上来的税。
双方,一个是给钱的,一个是要钱的。
本身就有些不对付,见面就有些冲突。
更别说,这种闹到台面上的事情,还是为了听歌女唱小曲儿引起的纠纷。
梁丘明最后离开京城时候,神色之间,恐怕不是多么的愉快。
林望舒只是远远的见了一面,这些外地进京的官员,与公主、郡主们打交道的次数并不多。
听完了林望舒自己之前的简单印象。
李映安说道:“你没有记错,罗州的事情,现在也只能搁置处理了。”
罗州有一座边关重镇,常年处在战争的状态下。
每年需要补充的兵力,也是一个缺口。
更别说,粮食、银钱之类的事情。
早些年间,风调雨顺的时候,朝廷还能从各处收上税来,也能够勉强将边关的事情,给维持住。
但是这几年,实在是有够不顺的。
对于边关的事情,也只能是勉强修补。
罗州的梁家人,自己从周围的州县里,自己去找钱粮,也算是缓解了朝廷的一大难处。
林望舒听着这个话,只觉得大大的不妙啊。
一个重镇,有钱有人,现在自己还能够从周边地方,找到粮食和银子,还有大量兵力的补充。
这怎么听,怎么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