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军备3(2/2)
贾诩则暗中布下情报网,密切注视各郡动态,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戏志才指挥民众有条不紊地扩建粮仓,将储备粮食妥善安置于山坳隐蔽处。
赵普即刻整顿商队,筹备明日出关贸易,为大秦镇积累财富与资源。
大秦镇的军事力量那叫一个充足,就好比堤坝里蓄满了水一样。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通老百姓的数量少得可怜,恰似干涸见底的河床。
这般当兵的多、老百姓少的奇特状况,在行政厅那本记录户口的册子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任谁看了都会心头一紧——全副武装的士兵,数量竟占到了总人口的四成还多。
秦羽每日前往军营巡查时,映入眼帘的总是操练场上冷冷清清的景象。不少士兵因后勤供应难以跟上节奏,无奈只能缩短训练时间。
仓库里储备的粮食,在庞大军队日复一日的消耗之下,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减少。
负责粮草的官吏盯着那逐渐见底的粮囤,眉头拧成了麻花,脸上写满了忧虑。
这日益紧张的存粮状况,仿佛一块沉甸甸的巨石,压得人几近窒息。
面对如此严峻的结构性危机,秦羽其实早有破局良策。
好在他颇具先见之明,早在上个月就筹备存储了一大批粮食。
回溯大秦镇发展之初,秦羽便敏锐地洞察到粮食储备的关键意义,当机立断动用镇库积蓄,趁着各地粮价处于平稳态势,大肆购入谷物,并将其存储在专门修筑的大型粮仓之中。
如今,这批粮食储备极为丰厚,若是按照以往的消耗速度,足够大秦镇使用几十年。
然而,如今每日都有四五万的新增人口涌入,大秦镇若想长治久安,依旧得大力开垦荒地、拓展农田。
毕竟,即便家底再厚实,若是只出不进,迟早也会坐吃山空。
面对这种严重影响大秦镇发展的危机,秦羽早就想好了应对的办法。
每天天刚亮,三百多个新建立的附属领地,就像运转精准的机器一样,按时敞开大门接纳那些逃难的流民。
这些设立在交通要道的移民接收点,为了吸引各地逃荒的百姓,给出了一个特别诱人的政策:发放双倍的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