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初入京城(2/2)
“那就跟我走吧,安排你去风险小的地方。”
“一切全凭爵爷做主!”
卧槽,看着京都夫人那像个小媳妇的乖巧模样,王凡心里只想骂娘。
真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啊!
王凡真想问问,你爹好歹也是个御史,你怎么不去找他呢?可想起在族长那里答应的事只好忍了。
京都没有王凡的产业,密探主要还是安插在一些帮派之中,各官员的门客中也发展了一些。
所以王凡没有出府,也没像在其他城市那样大宴宾客,这里没几个人会给他面子。
不到京都不知道自己官小啊!
王凡就住在了京都夫人这里,这里也是七家唯一没有悬挂“襄阳伯别院”牌匾的。
这里是京都,伯爵不一定好使,最关键的是关系到京都夫人的父亲,也就是御史大人的官声。
你女儿改嫁了?嫁给襄阳伯了?做妾吗?人言可畏呀!
王凡也没有计较,这是最后一个麻烦了,了结之后就可以回家了。
之所以还要住在这,那是因为明日还要拜访忠勇侯,人家忠勇侯在朝堂为他说话,他来京都都不去见一面可不好。
夜晚,王凡的房间来了访客,王凡很无奈,于是婉言谢绝了访客的热情。
谁知接连来了三位,都被拒绝后终于安静下来。
半个时辰后又有人进入房间,这次来人王凡无法轻易拒绝,京都夫人!
交流一番后王凡便问道:“为何接二连三的派女人来我的房间?”
京都夫人翻了个白眼道:“还不是你无女不欢,还很挑剔。”
王凡大怒:“这是谁在诋毁我的名声,我怎么就无女不欢了?”
京都夫人气哼哼的说:“我早就接到了那几家的传信,说你每晚无女不欢,你就不要狡辩了,我刚才可被你折腾的不轻。”
王凡无语凝烟,事情的确是做了,无论什么原因。
看着一脸鄙夷不屑的京都夫人,王凡无名火气,正要付诸惩罚忽然心神一紧,王凡一惊赶紧探出神识一扫。
立刻发现了不对,他赶紧起身落到窗边,仔细感应了一下,脸色沉了下来。
他回到床边穿好衣服,对京都夫人道:“待在屋子里不要乱跑”
没等京都夫人回复人就飘了出去,手中多了一张弓,想都不想抬手一箭,一声摄人心神的呼啸声穿透午夜的宁静。
紧接着啸声连连,声音中还夹杂着两支法箭射出,很快便听到惨叫声传来。
王凡射出啸天箭不仅是为了杀敌,还有示警的作用。
震慑人心的啸声对筑基以下的修士影响很大,对筑基修士效果差一些,但也能让他们恍惚几个呼吸。
如果箭速够快是可以杀死筑基修士的,法箭纯粹就是为了偷袭,虚虚实实让敌人摸不到头脑。
躲在被窝里的京都夫人非常害怕,恐怖的声音让她连起身的勇气都没有了。
王凡之前精力都在京都夫人身上,刚才偶尔神识一扫发现了潜入府邸的四个修士。
他们大摇大摆的查探府邸,神识铺开毫不隐蔽,王凡的突然发难让他们措手不及,两人已被射倒。
王凡继续射箭,很快又有一名夜闯府邸的家伙被射中,最后一个仓惶逃走的时候已经有巡捕上门了。
王凡迅速来到被射下来的修士身旁,打扫战场……
很快就有巡捕砸门,门房开门后一群巡捕冲了进来,高声问道:“出了什么事?开门!”
门房懵逼,他也听到了箭啸,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他赶紧去通知主母。
但主母在王凡的床上,是出不来了。王凡迎上去道:“是几个毛贼入室抢劫,已被我击杀。”
巡捕一惊,仔细看了看王凡,只见回话的人身材高大相貌堂堂,也不敢怠慢,就派人核实了解。
发现了三具尸体,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巡捕问王凡:“你是用什么杀了三人?”
“弓箭”王凡言简意赅
巡捕们相互看了一眼继续说道:“拿出来给我们看看。”
王凡转身回房,当然是随意选了一间离得近的房子,出来时手里弓手齐全。
巡捕这才满意,他对王凡说道:“你跟我们回去录个口供。”
“明日吧,今日天色已晚。”
巡捕立起双目道:“最好配合巡捕办案,否则后果自负。”
“我是襄阳伯王凡,这里是我的别院,我又跑不了,你们确定让我今晚去你们衙门?”
巡捕一愣,心底开始寻思利弊,没一会儿便道:“既然是伯爵大人,那明天再去衙门讲述经过即可。”
说完话十几个巡捕转身离去,顺便带走了三具尸体。
王凡回到卧室褪去衣袍,发现京都夫人还没走便压了上去……
第二日一早,王凡便去了京兆尹的衙门,府尹接见了王凡,并听取王凡的叙述,签字画押后把王凡送出府衙。
王凡马不停蹄的赶赴忠勇侯府,刚到府门前便见大门打开,忠勇侯亲自来迎接王凡了。
王凡与忠勇侯双方拱手寒暄,忠义侯把王凡让到府内,二人香茶几碗便开了话匣子。
从当今朝局到边境动态,从官员轮换到京都见闻,王凡和忠义侯可谓相见恨晚。
最后谈到了当今皇帝,言说当今陛下怕是时日无多,让王凡最近低调行事。
他也以为王凡是宏光看上的人,宏光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那王凡必将位置不保。
王凡当然小心应对,随即又问起忠义王来,忠勇侯看了王凡一眼便举起杯子喝了一口。
王凡心中一跳,端茶送客这是潜规则啊!难道忠勇侯恼了?
正当王凡思考是不是惹恼了忠勇侯时,忠勇侯说话了:“忠义王其人其志不小,能不接触就不接触为好。”
王凡长出一口气,也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随意说道:“山西王家在京都有多少势力?”
忠勇侯道:“有二十三人在朝为官,其中王姓的七人,十六人是他们一个派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