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休养生息,发展工业(1/2)
历经与印度的边境冲突以及国内叛乱的双重考验,汉国上下都迫切需要一段休养生息的时期,以恢复元气,重振国力。陈尘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繁荣昌盛离不开坚实的工业基础,于是,他将发展工业列为这一阶段的重中之重,开启了汉国全面工业化建设的新篇章。
在王宫的朝堂之上,陈尘高坐龙椅,目光坚定地望着下方的群臣,郑重其事地说道:“诸位爱卿,如今我国虽度过了内忧外患的艰难时刻,但也元气大伤。为使汉国真正崛起于世界之林,当务之急乃是休养生息,全力发展工业。工业兴,则国家兴;工业强,则国力强。朕希望诸位能齐心协力,共铸汉国工业辉煌。”
群臣齐声领命,随后便紧锣密鼓地投入到相关工作之中。陈尘首先任命了一位经验丰富、精通工业事务的大臣负责统筹全国的工业发展规划。这位大臣名叫苏启,他曾在国外留学深造,对世界先进工业国家的发展模式与技术创新有着深入的研究与独到的见解。
苏启领命之后,迅速组建了一支由国内顶尖工程师、经济学家以及行业专家组成的智囊团队,开始对汉国的工业现状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调研与评估。经过数月的深入考察与数据分析,他们发现汉国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森林等,但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工业门类单一,且技术水平落后,多为传统的初级加工产业,生产效率低下,产品附加值不高。
针对这些问题,智囊团队精心制定了一份详尽的工业发展战略规划。规划明确提出,汉国的工业发展将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初期以基础工业建设为主,优先发展能源、钢铁、机械制造等核心产业,为后续的工业升级与多元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能源领域,汉国加大了对国内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缅甸境内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但此前开发程度较低。如今,汉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组织专业工程队伍,在各大河流上修建水电站。其中,位于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大型水电站项目尤为引人注目。该水电站预计总装机容量可达数百万千瓦,建成后将极大地满足汉国国内的电力需求,并有剩余电力可供出口创汇。
为了确保水电站项目的顺利进行,汉国从国内外招募了一批优秀的水电工程师与技术工人,同时引进了世界先进的水电设备与技术。在建设过程中,工程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如复杂的地质条件、恶劣的气候环境以及物资运输不便等问题。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水电站终于建成投产,其强大的电力输出为汉国的工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钢铁工业方面,汉国在国内重要的矿产资源产区建立了现代化的钢铁厂。政府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土地资源以及资金扶持等方式,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钢铁企业前来投资建厂。这些钢铁厂引进了国际领先的炼钢技术与设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如高炉炼铁、转炉炼钢、连铸连轧等,大大提高了钢铁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为了保证钢铁厂的原材料供应,汉国加强了对国内铁矿资源的勘探与开采力度,并积极拓展海外铁矿资源进口渠道。同时,钢铁厂还注重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协同发展,与矿山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关系,与机械制造企业、建筑企业等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合作,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