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教育改革,观念碰撞(2/2)
赵崇武察觉到形势有些不妙,顿时情绪更加激动起来,大声吼道:“林大人,你这纯粹是异想天开!让那些工匠、商贾之流来担任教师,岂不是斯文扫地,有辱我朝教育的尊严?我朝的教育大业,自古以来都是由饱读诗书、精通经史的文人执掌,这是历经岁月沉淀、千古不变的真理!怎能容你随意篡改?” 他的声音因极度的激动而变得尖锐刺耳,额头上青筋暴起,仿佛一条条愤怒的小蛇,在诉说着他内心的不满与抗争。
林悠然看着眼前这群因循守旧、冥顽不灵的学者们,心中满是无奈,但她眼神中的坚毅之色却愈发浓烈。她挺直了脊梁,掷地有声地说道:“赵祭酒,圣人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问之道,本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出身何处,只要身怀一技之长,皆可为师授业。工匠们在工艺制造上的精湛技艺、商贾们在商业经营中的独到谋略,这些都是他们在各自领域长期积累沉淀下来的珍贵实践经验,是在学堂中难以学到的宝贵知识财富。我们身为教育者,理应摒弃狭隘的门第之见,以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心态去接纳各方贤才,共同为我朝的教育大业添砖加瓦,铸就辉煌。” 她的话语犹如洪钟大吕,在议政厅内久久回响,试图唤醒这些被传统观念束缚太深的学者们,让他们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究竟为何。
然而,这场激烈的辩论却陷入了僵局,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就像两只争斗得难解难分的公牛,谁也不肯后退一步。林悠然此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这压力不仅仅来自于这些学者们对改革方案学术层面的质疑和驳斥,更源于他们内心深处对变革的深深恐惧与抵触。她深知,这场观念的激烈交锋,关乎着教育改革的成败与否,甚至牵系着整个国家的未来走向。
突然,李明轩发出一声冷笑,那笑声在这凝重的氛围中显得格外刺耳:“林大人,就算你说得天花乱坠、完美无缺,可这新学之法到底有没有实际成效,谁又能给出确切的保证呢?万一耗费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终却培养出一群不伦不类、无法担当国家重任的学子,你又该如何向朝廷交代?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这可是关乎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怎能如此草率行事?” 这一问,如同一把锋利无比的利刃,直直地刺向林悠然的要害之处,让她的心头猛地一紧。
林悠然沉默了片刻,脑海中迅速梳理着现代的“实证研究方法”,缓缓说道:“李大人,世间万事万物皆存在一定的风险,教育改革亦不例外。但我们绝不能因害怕噎着就不再进食,因畏惧风险就放弃前行。我们可以先在部分地区试行新学之法,设立专门的评估机构,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品德修养、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考核评估。通过收集、分析这些实实在在的实践数据,来验证新学方法的成效,并依据反馈的结果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这便是运用现代的科学方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来说话,而非仅仅凭借主观臆想和无端猜测来判断改革的成败。” 她试图用科学严谨的方法来增加改革方案的可信度和说服力,然而,她的内心也十分清楚,这对于眼前这些固执己见、抱残守缺的学者们来说,还远远不足以让他们改变心意。
赵崇武听到这里,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猛地一拍桌子,那巨大的声响仿佛要震破整个议政厅:“不行!绝对不能让你拿我朝的教育事业当作你这等危险试验的牺牲品!林悠然,你若还是执意要推行这荒谬绝伦的改革,我等必将联名上书朝廷,弹劾于你,让你为自己的鲁莽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决绝与坚定,那是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周围的学者们也纷纷响应,声讨林悠然的声音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仿佛要将她彻底淹没在这舆论的洪流之中。
林悠然面色变得苍白如雪,但那双明亮的眼睛中依然透着不屈的坚定:“赵祭酒,诸位先生,我完全理解你们的担忧和顾虑,毕竟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会触动许多既有的利益和观念。但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因为我们的犹豫和迟疑而停止转动。教育若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国家必将陷入更深的困境之中。我在此诚恳地恳请你们放下心中的成见,给新学一个尝试的机会,也是给我们国家一个摆脱困境、走向繁荣的机会。” 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哀求,但更多的是对改革事业的执着与坚定信念,那信念犹如黑暗中的火把,虽然微弱却顽强地燃烧着。
然而,回应她的只有一片冷漠的沉默和坚决反对的态度。林悠然知道,今天这场艰难的辩论无法改变他们的心意,这场教育改革的道路,将会比她原先想象的更加艰难曲折、布满荆棘。但她骨子里那股倔强和坚韧的劲儿不允许她轻易放弃,她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找到突破困境的途径,哪怕要与这顽固不化的传统观念斗争到底,也绝不退缩半步。
林悠然迈着沉重而坚定的步伐,缓缓走出太学议政厅。外面,阳光明媚而温暖,轻柔地洒在她的身上,但却无法驱散她心中那如阴霾般沉重的忧虑。她深知,自己必须争分夺秒地想出更为周全、有效的应对之策,否则,这场凝聚了她无数心血和期望的教育改革计划将极有可能胎死腹中,化为泡影。而此时,她还全然不知,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无声息地向她逼近。这危机不仅来自于保守派持续施加的巨大压力,还有隐藏在暗处、心怀叵测的敌人,正如同潜伏在黑暗中的饿狼,伺机而动,企图彻底摧毁她的改革梦想,以及这个国家未来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