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双院士!(1/2)
一夜无话。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入卧室,唤醒了沉睡中的城市,也唤醒了白杨。
洗漱完毕,换上一身整洁的中山装,他来到客厅。
钱雯惠已经准备好了早餐,简单的米粥、馒头和咸菜,却透着家的温馨。
白浅浅揉着惺忪的睡眼,走了出来。
“爸爸早!”小丫头奶声奶气地问好。
“浅浅早。”白杨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
一家三口安静地吃完早餐。
白杨看了一眼手表,时间差不多了。
“我走了。”他对钱雯惠说道。
“路上小心。”钱雯惠温柔地嘱咐,上前替他理了理衣领。
白杨点点头,俯身亲了亲女儿的小脸蛋,转身出门。
楼道里,脚步声清晰而规律。
院子里,那名看似随意的安保人员如同影子般融入了晨曦的光影中,目送着白杨乘坐的吉普车驶离大院,随后才不着痕迹地变换了位置。
车辆平稳地驶向中科院研究所。
白杨靠在后座上,闭目养神,脑海中却已开始飞速运转,昨夜家庭的温馨被暂时封存,取而代之的是庞大而复杂的计划蓝图。
抵达研究所,他径直走向自己的办公室——位于主楼三层,一间宽敞、明亮但陈设简洁的房间,巨大的办公桌上堆放着图纸和文件,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全国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标记标注着各种项目和进度。
他刚在办公桌后坐下,门就被轻轻敲响了。
“请进。”
门被推开,一名穿着干净、戴着眼镜,显得十分精干的年轻人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个文件夹。
他是白杨的多名助理之一,肖云。
“白所长,您要的近期重点工作进度汇总。”肖云将文件夹轻轻放在白杨面前,语气恭敬而高效。
白杨点了点头,示意他开始汇报。
他没有立刻翻开文件,而是习惯性地十指交叉,放在桌上,目光沉静地看着肖云,等待着口头简报。
他更喜欢先听核心,再看细节。
肖云显然明白他的习惯,清了清嗓子,条理清晰地开始汇报:
“首先,关于国内的几项基础建设计划。按照您之前的部署和推动,全国范围的大基建已于三个月前全面铺开。主要目标是打通各级公路网络,实现‘村村通’。工程部门预计,整体工程将在三年内基本完成。”
白杨微微颔首。
三年,这个速度比他预想的还要快一些,看来各方面的协调和执行力度都相当到位。
交通是发展的血脉,此举意义深远。
毕竟想要富,先修路。
“教育方面,”肖云继续说道,“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全国覆盖率已达到百分之九十。教育部预计,在一年之内,可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全面覆盖。”
“至于您一直强调的科研人员和基础教育教师的待遇提升问题,相关政策早已落实,并且效果显著,人才回流和内部积极性都有明显提高。”
白杨的眼神中掠过一丝满意。
科技和教育是国家未来的基石,待遇问题是留住人才、激发活力的关键,这一步棋走对了。
“第二项,”肖云翻过一页记录,“香江那边,我们通过娄老板渠道转移出去用于运作的资金,最后一批已经安全回流,数额巨大。中财部的祁领导昨天亲自打电话过来,希望您有时间能去他那边一趟,专门谈谈这笔资金的后续使用规划。”
“祁领导亲自打来的?”白杨眉梢微动。
这在意料之中,如此庞大的一笔外汇,足以让上面为之震动,祁领导的重视是必然的。
“我知道了,你记一下,安排时间。”
“是。”肖云应道,迅速在本子上做了记录。
“第三项,关于UH-60通用直升机项目。根据最高指示和军工委协调,该项目已正式归属奉天航空制造局负责。奉天方面报告,相关的技术资料消化和生产线调试已经完成,第一批次的生产已经开始。他们预计,首架原型机将在三个月内完成组装,并进行首次试飞。”
白杨的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
黑鹰,这是一款性能优异的通用直升机,无论是在军事还是民用领域,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个月试飞,这个速度也很快,看来奉天航空局的底子确实扎实。
肖云深吸一口气,似乎接下来的信息更为重要,他看着白杨,沉声说道:“第四项,也是刚刚收到的消息。香江的娄老板发来了加急电报,附带了今年第一季度的初步财务报告。”
他将文件夹打开,翻到最后一页,递到白杨面前。
“报告显示,我们在香江布局的几项主要业务,包括‘小霸王’学习机、以‘快乐水’为代表的系列碳酸饮料、以及‘风驰’牌摩托车业务,均取得了爆发式增长。”
肖云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激动,但他努力保持着平稳的语调,报出了那个惊人的数字:
“扣除所有成本和运营开销,本季度合计盈利,达到了……十三亿美元。”
十三亿美元!
即使是在白杨重生前的那个时代,这也是一笔巨款,更不用说是在外汇极其匮|乏、国家百废待兴的年代!
饶是白杨心境沉稳,听到这个数字时,目光也骤然锐利起来,手指敲击桌面的动作停顿了片刻。
他缓缓拿起那份简报,目光落在那个惊人的数字上。
办公室里一时间陷入了寂静,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广播声和远处训练场的号子声。
肖云屏住呼吸,看着自家所长。
他知道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钱,这是国家急需的宝贵外汇,是支撑更多计划、引进更多技术、加快国家发展的强大燃料!
片刻后,白杨缓缓放下简报,脸上看不出太多的情绪波动,只是眼神比刚才更加深邃。
他看向肖云,语气平静地问道:“娄老板在电报里,还有没有说其他的?”
肖云微微躬身,目光快速扫过电报译文,继续汇报道:“娄老板在电报补充了几点。”
“第一,近期香江市面上出现了仿冒的‘小霸王’学习机,虽然做工粗糙,但价格低廉,已经对我们的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
“娄老板已经委托香江最好的律师行,准备提起诉讼,追究侵权责任,并且正在加紧布局,利用我们的渠道优势和品牌效应,挤压仿冒品的生存空间。”
白杨闻言,并不意外。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小霸王如此火爆,引来苍蝇是必然的。
娄老板的处理方式很老道,法律手段和市场手段双管齐下,方向是对的。
“嗯,告诉娄老板,诉讼费用和市场推广费用,研究所这边全力支持,让他放手去做,务必打出声势,以儆效尤。”
“是,我会转达。”肖云点头,继续道,“第二点,也是娄老板电报里的最后一个请求……他希望,能回一趟四九城,向您当面汇报工作,并希望能得到您的批准。”
“哦?”白杨的眉毛几不可察地挑了一下,手指在光滑的桌面上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发出嗒、嗒的轻响。
回四九城?
白杨的目光变得幽深起来。
按理说,香江那边正是业务蓬勃发展、日进斗金的时候,娄文华作为前线的总指挥,应该坐镇中枢才对。
这个时候提出回京,绝不仅仅是“当面汇报工作”这么简单。
他的脑海中迅速闪过一些信息碎片。
国内最近确实有那么一丝不和谐的风声,虽然源头隐晦,涉及层面也不低,但很快就被更高层以雷霆之势摁了下去,连一丝涟漪都未曾扩散开来。
这件事处理得极为迅速且隐秘,按道理,远在香江的娄文华,是不可能知道具体内情的。
但是……白杨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弧度。
他知道,为了确保那笔庞大资金的安全和娄文华本人的“可靠性”。
中财部那边和老周,肯定都安排了不止一双眼睛,在“协助”娄老板工作。
娄老板是个聪明人,一个在风浪里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江湖,对于周围环境的变化,必然有着野兽般的直觉。
那些“眼睛”或许什么都没说,但他们的存在本身,以及国内那一瞬间绷紧又迅速松弛的氛围,恐怕已经让他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家大业大,身系巨额财富,又处在这样一个敏感的位置,由不得他不心生忐忑。
在国内风波初平的时刻,他迫切地想要回到这个权力的核心地带,亲自看一看,听一听,尤其是想从自己——这个计划的最初发起者和掌控者这里,得到一份确认,一份安心。
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个聪明人的自保之道。
想来“求个心安”吗?
白杨心中了然。
对于娄文华这样的人才,既要用其能,也要安其心。
适当的敲打需要,但信任和安抚,同样不可或缺。
“告诉娄老板,”白杨停止了敲击桌面的动作,语气平静无波,“我批准了。让他安排好香江那边的工作,随时可以回来。到了四九城,直接联系你。”
“是,我马上去办。”肖云干脆利落地应下,转身就要去发电报。
“等等。”白杨叫住了他。
肖云停下脚步,转身看向白杨。
白杨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初升的朝阳,金色的光辉洒满了整个研究所大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片刻之后,他转过身,目光锐利而坚定:“另外,去安排车辆。我们现在就去财政部。”
……
车辆很快准备妥当,依然是那辆低调却不失稳重的黑色轿车。
肖云亲自驾车,白杨坐在后排,闭目养神,脑海中却在飞速运转。
财政部。
那笔庞大的外汇资金,静静地躺在银行账户里,数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分量。
二百四十七亿美元,在这个外汇储备极其匮乏的年代,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足以让任何一个知晓内情的人心跳加速。
按照当初与最高层的约定,这笔资金由他和国家财政共同支配,他占据一半,即一百二十三亿五千万美元的额度。
这笔钱,名义上是挂靠在中科院他所负责的那个研究所名下,但实际的支配权,牢牢掌握在他白杨手中。
国家需要外汇,这一点毋庸置疑。
无论是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还是购买战略物资,外汇都是不可或缺的硬通货。
中科院研究所虽然承担着尖端科研任务,但大部分研究在国内进行,直接动用外汇的地方并不算多。
相比之下,上面需要用钱的地方就太多了。
祁领导在这个时候找上门来,其意图,白杨几乎不用细想就能猜到。
无非是看上了他手中这笔暂时“闲置”的外汇额度。
只是……这笔钱,真的“闲置”吗?
白杨的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