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道德经》版本这么多,我们该信哪一个?(2/2)
好书推荐: 女尊:冷傲邪王权倾朝野免费阅读
竹马悔婚?我嫁京圈大佬被盛宠免费阅读
失控沦陷,攻略对象都想独占我!免费阅读
天降男主对我又撩又宠!免费阅读
重生:从偏科战神到大国铸剑人!免费阅读
他都把台风唱跑了,你说他是明星免费阅读
我一个偷窃下去,你可能会破产免费阅读
红楼:无双武力,我一人镇天下免费阅读
无限大楼:开局成为监管者免费阅读
星际直播万人迷,帝国大佬争着宠免费阅读
我们将通行本和帛书本进行简单的对比:
通行本的《道德经》,开篇第一句话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在帛书《道德经》甲本、乙本中均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通行本中,将“恒”改为“常”,是为避开汉文帝的名讳,李零先生指出“常与恒不完全一样,常是经常,恒是不变。《道德经》的说法是‘独立而不改’。恒很重要,在道论类的作品中,是表示终极性的概念。楚简《恒先》的‘恒先’就是指道。今本《系辞》的‘太极’,马王堆帛书的‘太恒’都是指道。”
道家将《道德经》奉为最高经典。饶宗颐先生曾在《老子想尔注校笺》指出:“东汉以来的文本分删助字本、不删助字本。前者是道家传本,往往删略助字以凑五千言之数,如葛洪所定河上公《道德经章句》本,只有4999字,就是这种本子。”
“敦煌本成玄英《老子开题》谓‘系师葛本不足五千言’,原因是,第11章‘卅辐共一毂’,‘卅’是‘三十’的合文,少了一个字。”
可见,道家的《老子五千文》是有一定渊源可寻的。
通行本是经过王弼在前人基础上做的修注,一来要考虑当时的语言特色,如上文所说到的避名讳;二来也受到当时社会主流思想和自身理解的影响。
如今学术界对各个版本有一定的争论,孰好孰坏难下定论,读者朋友如果想多方面进行了解,可以参考各个版本。
那么,修道之人又如何面对不同版本的差异?笔者认为阅读《道德经》应该在自身的理解之上,广泛吸纳各家注释。
同时,也要在自身实际修行之中,将传统智慧中的精华逐渐融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并指导自己日常的修行,对于不同字数的各类版本,也不必太过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