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剧本讨论 2(2/2)
不要小瞧许珂多年担任投资制片人的经验,如何说服别人投资或者自己投资都需要极高的眼光和精准的判断力,过去十年,许珂手里运营投资过8部电影,其中3部低成本电影大爆,3部高成本电影盈利,只有两部电影票房平平,但这两部电影恰恰收获了高分影评。可以说,眼光非常老辣。
接受了一下午板砖的编剧此刻看着两个大佬插科打诨,心态上想要放松一下,但一想到说话的是大老板,想要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
“我尽量长话短说,不耽误咱们珂姐回家接孩子。我虽然不懂写剧本(林年多少谦虚了点),但是大大小小的电影也出演了不少,所以我就从角色的角度来审视昨天晚上收到的这个剧本。我主要从角色的动机、情感层次、背景故事以及与其他角色的互动上来分析。但具体能说多少说多少。
“首先,我想问剧本中的女主角为什么感到不快乐?她内心的矛盾和情感冲突是什么?是什么驱使她去看心理医生?剧本里提到女主角有个完美的家庭,你们想写一个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抑郁情绪爆棚的女主角。但是如果脱离了成长经历、家庭动态、过去的重大事件,这样的设计就是无根之水。我不相信有完美的家庭,而且如果你们具备一些儿童心理学知识,就知道高敏感宝宝和低敏感宝宝对同一件事的反应是非常不同的。如果稍微了解一下这一块知识,你们可能就发现你们的元问题本身就有问题。万一女主角小时候是个高敏感宝宝,成长经历中,父母却没能正确处理女主的高敏感,导致了她的长时间的抑郁呢?这样的父母还是完美父母吗?什么是高敏感,我就不展开说了,毕竟我也是偶然中了解到的一个概念,你们可以去搜索一下,然后再回过头来思考自己最初的那个促使你们写下这个剧本的问题或动机。
“其次就是,女主的不快乐包括哪些不快乐,抑郁会不快乐,焦虑会不快乐,伤心也是不快乐,愁苦和迷茫都会不快乐,导致女主不快的究竟是什么?剧本的情感变化不够复杂和多样,如果你们想要丰富情感层次,那么就要考虑,她的情感变化是否合乎逻辑?面对不同的人,比如心理医生、父母和朋友时,她的情感表达是否一样,是否还有层次和深度?你们去看过心理咨询师吗,对心理咨询师的态度是怎样的呢?你真心地去咨询,或者抱着收集资料的态度去咨询,得到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哦。最后的最后,女主角的内心独白是不是太多了,这样会显得过于表面化和空洞吧?
“我想说的就这么多,不耽误珂姐接孩子,你们要是还想聊,明天可以来我办公室或者去我家也行。”林年看向许珂,示意对方自己发言结束。
“行,现在,你们已经收到来自导演、文学策划和演员三个视角的建议,回去再打磨一下剧本?”许珂站起身,一边收拾自己的东西一边交代道。
“今天就不要工作,再多的批评放到明天再看就会好很多。去健身房、看个电影、读个小说,或者去吃顿罪恶的洋快餐,想干啥干啥,但是就是不准工作,把脑子里今天过载的信息先放一放,过滤一下明天说不定有新收获。好了,散会!”林年离开房间前,给坐着“奋笔疾书”疯狂敲击键盘的两个编剧说道。
林年作为曾经和导师头脑风暴改论文的人,最知道一个过载的大脑强行工作,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了。所以每次开剧本讨论会后,林年都不准编剧当天再讨论跟剧本有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