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新的秩序(2/2)
“我们不能容忍这种行为!”孙广宗在此次会议上愤怒地指出,“世家派必须为他们的背信弃义付出代价!”
然而,面对政府派的指责,世家派的首领却显得颇为淡然。他们声称,在战争这种极端情况下,每个家族都有权优先保护自己的利益,召回子弟只是出于自保的本能。至于监督委员会的方案,他们表示愿意在席位上继续探讨,但目前更重要的是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
靖海军的统帅则在这场纷争中保持着相对中立的立场。他们承认在城外的战斗中未能及时支援忠武营是一个失误,但也表示这是由于战场形势的复杂与多变所致。对于世家的行为,他们表示理解但并不赞同,认为在叛乱事件中保持团结与信任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场纷争中,各方都试图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的解释与辩护。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这场叛乱已经让原本就脆弱的联盟关系变得更加紧张与脆弱。如果无法找到一个能够真正平衡各方利益、增强信任与合作的解决方案,那么这场战争很可能只是更大规模冲突的前奏。
为了打破这种僵局,顾庸开始寻求与世家派和靖海军进行更为深入与坦诚的对话。他意识到,只有通过真诚的沟通与协商,才能找到解决矛盾、重建信任的途径。于是,他提议由各方代表组成的和平议会,共同商讨如何化解当前的危机、重建联盟关系。
最终,在漫长而艰难的谈判后,三方达成了一项初步协议:建立一个由政府、世家与靖海军共同参与的共和管理会,通过协商与合作,共同管理县内农业、盐政、矿藏以及海上贸易的税收,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同时设立监督机制,防止任何一方滥用权力。
共管会共有12位成员,包括会长一名、五位现任朝廷官员及六位非官府人员。第一届成员名单如下:
会长——孙广宗(原县尉、现任忠武营指挥使);
五位现任朝廷官员——顾庸(原县丞)、、甘忠(靖海军参将)、沈秀(县主簿)、王大成(原刑名师爷兼典吏,危机冲突的关键时刻反水,背叛王准投靠了顾庸)、徐杰(钱粮师爷,徐家旁支,精通处理财政税收事务);
六位非官府人员——谢元浩(谢家五房家主)、徐秀膺(徐家二房家主)、顾德(顾家三方家主)、路柴(路家大主事)、韩士诚(韩家家主、越州盐商)、何生(海商会长)
随着这一看似历史性的合作,议事厅内回荡着虚幻的新希望与新梦想。前路依旧充满不确定,但至少在这一刻,他们共同迈出了期望走向和平与繁荣的第一步。
虽然未来的道路仍然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但至少在这一刻,顾庸展现出了寻求和平与合作的勇气与决心。他相信,只要各方都愿意放下恩怨、携手共进,就一定能够找到一条通往和平与繁荣的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