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被忽视的收藏品(2/2)
可以说,这是一种很容易被忽视的收藏品类。
器座的质地有紫檀、黄花梨、楠木、黄杨木、金、玉、牙角等,工艺有圆雕、浮雕、镂雕、螺钿、嵌金银、髹漆等,器型随所配器物底面而变,或圆或方,或规整或随形,极具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这种东西的历史很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只是那时候的器座很简陋。
在器物本身增添底座的作法还一直延续到了后代,春秋战国时期的漆器、两汉时期的灯具......都有精美的底座设计。
唐代以后,器物底部的性质实现了极大的飞跃。
比如塔式罐的底部,不仅可承托罐子,还能和罐子合成一个审美整体,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甚至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而到了明清时期,器座已经完全独立成一个艺术品门类。
工匠会为器座不惜靡费选择上好的精贵材料,用上雕刻、镶嵌等经典的装饰工艺,使器座本身即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器座的造型,大多与承托器物有关,可分为“规整”和“随形”两大类。
“可惜了,上面的瓶子没了。这器座,本身就是为了那瓶子设计,属于瓶子的一个配件。主体没了,配件的价值就大打折扣。”
尤其是这种随形器座,它们不受材料本身或结构的限制,匠人能够随意挥洒,较自由地发挥想象力,进而使得器座既与器物浑然一体,又别有巧思,独具匠心,与器物相互辉映。
楚健笑道:“虽然是个附庸品,但这一件还好,单独拎出来,观赏性也很强。”
在他看来,真正优秀的器座,它既能作为审美个体单独存在,彰显自我风采,又能巧妙融入陈设环境,成为主体器物的最佳拍档。
说着,楚健从蛇皮袋拿出几沓钞票,而且还是美金,七八万的样子。
“老人家,这屋子转让给我如何?”
老妇会说中文,这屋子的原主是华裔,作为保姆,不会中文怎么行?
她先是一愣,随即连连点头。
那可是1.5亿缅币左右呀!卖这栋老屋子,她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原以为这帮人是土匪,谁料是慈善家。
好人呀!
老人家把钥匙交给楚健,自己拿着钱就走了。
别看她年纪大,走得还有点快,生怕楚健反悔一样。
“值这么多钱吗?”何大柱忍不住问。
楚健指了指屋顶。
沈世杰抬头一看,好家伙!
“卧槽,金丝楠木?”
楚健翻了个白眼:“你要不再仔细看看?”
沈世杰再认真瞧,是自己看错了,那并非金丝楠木,而是缅国三大国宝之一的黄金樟。虽然没有金丝楠木珍贵,但也还不赖。
“又得拆房子啦?”李维开玩笑道。
“肯定呀!”
沈世杰数了一下,一共25根横梁,中间的那根最粗,直径差不多半米。更重要的是,那似乎还是树芯部分。
“还是楚哥仁慈,要是我,给个一两万美元就打发了。”何大柱直言不讳地说道。
他对陌生人可不大方,可不管对方是老头老太太,还是残疾人等等。
楚健笑而不语,手又指了指地面。